3月11日,注定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這意味著,憲法的時代性更強了,更加切合中國當下的實際和長遠的目標,因此,必將對我國的長治久安,對人民的幸福安康,產生深遠的影響。
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具有相對穩定性。但是,憲法也是與時俱進的,要不斷適應時代的新變化、新發展、新要求和新期待,隻有這樣,憲法才能更好地造福人民。現行的憲法是1982年實施的,其間,經歷過5次修改。對待修憲,應該堅定這樣的信念:它對國家和人民,一定是有益的,它一定更加有利於保証國家的前行和發展,更加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的福祉。因為,修憲是在黨的領導下依法實施的,它必然要體現人民的意志和要求。
從這次修憲內容看,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將“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寫入憲法總綱第一條﹔賦予監察委員會憲法地位﹔並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兩個階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奮斗目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新思路納入憲法,成為內政外交的重要遵循。黨的這些重大的理論方針實時地寫入憲法,必將更好地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意志,凝心聚力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奮斗。
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首先要認真學習憲法修正案。要逐條仔細地研究修正部分的全部內容。為什麼要修改這些內容?它的意義在哪裡?應該說,每一處修改,都有一篇大文章。需要深刻領會,仔細琢磨,隻有這樣,才能提高自覺依憲治國的自覺性。
現在,憲法修正案已經公布實施,每一位公民,都必須在這個范圍內活動。各級領導干部更應當成為履行憲法修正案的模范。當前,要特別突出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我們的各項工作,這種統領,不是戴一個帽子,喊一聲口號,而是要融入具體的工作方案中,細化到具體的行動上。把握住這個大的方向,就是在貫徹落實和踐行憲法的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