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水鄉古鎮申遺融合傳統與現代

封壽炎

2018年01月18日08:3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水鄉古鎮申遺融合傳統與現代

  日前,在江蘇蘇州召開的江南水鄉古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2018年推進會傳出消息,江浙地區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江南水鄉古鎮已增至14個,包括著名的周庄鎮、同裡鎮、烏鎮、西塘鎮、南潯鎮等。會議透露,申遺各項准備工作計劃在2020年完成,以迎接國際組織專家現場考察評估。

  江南水鄉文化是底蘊深厚、品質優良、極具辨識度的地域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星羅棋布的水鄉古鎮是江南文化的物質載體,在今天的現代社會,它們仍然可以比較完整地呈現獨特的文化形態,以及這一地域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

  無論是在物理形態方面,還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江南水鄉古鎮都得到了比較完整的保護傳承。比如,西塘是一座“活著的古鎮”,時至今日,當地居民仍然在古鎮裡勞作生活、繁衍生息。與西塘不同,烏鎮經歷了大規模改造,整體實行商業化經營。令人欣慰的是,這種改造並沒有破壞烏鎮的整體風貌,而是成功探索出一條傳統古鎮在現代社會中保護傳承的典范路徑。

  申遺是一個契機,它可以促使江南水鄉古鎮得到更嚴格的保護。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文化遺產,江南水鄉文化應該得到更系統、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使其歷史面貌得以更完整地呈現,使其之於人類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獨特貢獻更為彰顯。

  在我國歷史上,長江流域尤其是江南地區長期是經濟的重心區域。優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和發達的經濟水平孕育了繁榮的江南文化,獨特的文化又成為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江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尤其是蘇南、浙北一帶,在很短的時間裡擺脫了貧窮面貌,成為領先全國的富庶之地。資源稟賦不具優勢,卻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繁榮,當然跟江南地區獨特的地域文化密不可分。江南水鄉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巨大價值,由此可見一斑。

  目前,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正在加快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放在這一歷史坐標之下審視,江南水鄉文化在未來區域經濟社會建設中的潛在價值更加突顯。建設世界級城市群,除了要求基礎設施互通互聯、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公共服務深度融合、治理機制統一協調之外,文化整合也是一個重要的維度。水鄉古鎮統一於江南地區共同的歷史文化脈絡之中。這一歷史文化脈絡,為長三角城市群提供了共同的文化記憶、文化體驗和文化認同感,是其得以實現有機整合的重要基礎和有力紐帶。

  可見,江南水鄉古鎮的“申遺”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除了要著眼於文物保護以及傳統歷史文化的挖掘梳理之外,未來更要著眼於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鄉土文明與城市文明的融合。從物理形態上看,一座座古鎮已經被現代化的城市和鄉村切割,成為一個個互相隔絕的孤島式存在。從文化形態上看,古鎮所承載的傳統文明和鄉土文明,與城市所承載的現代文明和城市文明,在某種程度上形成割裂和對立的兩種形態。在三省一市攜手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進程中,具有厚重歷史文化底蘊和濃郁江南地域文化特色的長三角地區,有沒有可能走出一條新路?這個未來的長三角城市群,應該既具備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群都共有的發達經濟和現代文明,又賡續江南地區的歷史文化脈絡,融合優美風雅的江南鄉土文化,從而呈現出獨具風韻的文化品質和城市風貌,形成這一城市群鮮明的辨識度。

  事實上,這條道路早有先行者。在長三角的上海、蘇州、杭州等城市,處處可見現代文化與傳統江南文化融合的范例。烏鎮在保存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同時,完成了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的蛻變。一片片黛瓦白牆的枕水人家,因烏鎮戲劇節而注入了豐盈的文化,更因世界互聯網大會而敏銳觸碰著時代最前沿的脈動。一個個成功范例,既可為當前的江南水鄉古鎮“申遺”提供借鑒,更能為未來江南文化的傳承發揚提供啟迪。

  (作者:封壽炎)

(責編:董俊彤(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