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如果扒車的是體育老師就不違和?

熊丙奇

2018年01月16日07:4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如果扒車的是體育老師就不違和?

  我國基礎教育要消除所謂小學科、副科概念,重視每一門對學生成長極為重要的教育,既要改革評價制度,更要堅持依法治教。

  -----------------------------------------------

  近日,安徽合肥發生了引發輿論關注的高鐵“扒門事件”。經有關部門調查,“扒門事件”的肇事者是一名小學語文女教師,她受到了2000元罰款和停職處罰。就在這起事件基本平息之際,青島電視台一位主持人在播報這一事件時,因用到了“如果扒車的是體育老師就不違和”這樣公然歧視體育教師的話語,再度引起極大爭議。(《中國青年報》1月15日)

  其實,不僅是體育,幾乎所有非中高考核心科目,在我國都遭遇“偏見”,這些學科被認為是小學科、副科、豆芽科,這些學科的老師是副科老師。

  與之對應的是,有的地方在投入學校建設時,首先保障主科教學、主科教師,副科教學能應付即可。學校開設這些學科成了走形式,這些學科在教學實踐中所佔的份額被主科擠佔。副科教師在評優、評職稱、晉升中被歧視對待,部分家長還認為學生學這些科目是不務正業。這種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甚至可以說,存在副科、小學科觀念的義務教育是不合格的。

  一項調查顯示,我國體育教師缺口達45萬,有的中學1800個學生,隻有7名體育老師。要是換成語文、數學學科,地方政府部門一定特別緊張,而家長們的意見也會特別大。但是,對於體育教師缺口,輿論意見並不強烈。根源是各方面對體育的重視程度遠不如其他學科。

  這還是把體育納入中考之后的結果。可是,被納入中考后,體育仍不被重視,有人認為這和體育的分值有關(一般為30分、40分,遠不如語文的100分或150分),但提高分值就能引起對體育的重視嗎?真正要讓學校、家長重視體育,必須首先轉變育人意識。

  學校、家長和社會輿論把基礎教育學科分主科、副科的傾向,已引起國家層面的重視。2016年出台的中考改革意見,提出三大改革,一是全科開考,二是給學生一定的考試科目選擇權,三是實行高中綜合素質評價。這三大改革都要求學校平等對待每一門義務教育課程,但是,從已經試點改革的地方看,由於對“傳統”小學科、副科(歷史、生物、地理、信息技術等)投入不足,還是把學科分主科、副科對待,語數外三科在推進改革后進一步成為重中之重的學科。

  對於這種情況,輿論普遍認為是升學評價制度造成的,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沒有落實依法治教。我國基礎教育要消除所謂小學科、副科概念,重視每一門對學生成長極為重要的教育,既要改革評價制度,更要堅持依法治教。

  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如果中高考錄取制度不改革,目前學校將學科分為主科、副科的做法合法嗎?沒有一項法律條文規定學校教學有主科、副科之分。對此,應該依法檢查並糾正學校的辦學。遺憾的是,有的地方教育部門為追求升學政績,對學校的違法辦學加以縱容,並以此推卸對一些學科教育的投入責任。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把課程分為主科、副科對待,這是漠視教育法律的結果。我國周邊的日本、韓國,升學競爭也很激烈,但激勵的升學競爭,並沒有讓教育者歧視、邊緣化某些學科,是因為依法辦學是深入人心的觀念。這也是學校辦學的基礎和前提。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