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機器人寫高考作文,勝算幾何

王鐘的

2017年12月19日08:5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機器人寫高考作文,勝算幾何

據報道,作家張一一近日報名2018年全國高考,這將是他第八次參加高考。與之前高考不同的是,這次他將遭遇一位“強大”的對手——機器人。四川成都高新區一家企業表示,他們研制的機器人將挑戰張一一這位“中國著名考生”。

在“阿爾法圍棋”擊敗李世石、柯潔等圍棋高手后,質疑機器計算能力的聲音明顯減弱了。2017年高考,機器人AI-MATHS在總分150分的數學卷中拿了134分,也沒有讓人驚訝。但是,圍繞機器人能力的爭議並未停止,不少網友表示,機器人的寫作水平若能戰勝作家,那才說明人工智能真的厲害。

機器人能夠寫作,並不新鮮。這首先體現在新聞報道領域,新華社、美聯社等國內外新聞機構都有將AI(人工智能)運用於報道實務的案例。至少以“消息”這一體裁論,一般讀者根本分不清哪篇報道是AI寫的,哪篇報道是記者寫的。

當然,記者也不必擔心短期內被機器人搶走飯碗——機器能夠完成的僅是語言組織,它得以天衣無縫地完成對體育比賽、財經新聞的報道,前提是包含大量數據的體育與財經信息素材已經數字化、邏輯化,機器人讀得懂。至於更能體現記者能力的調查、採訪等環節,機器恐怕無能為力。至少,目前沒法指望受訪者願意對著一台冷冰冰的機器吐露心聲。

然而,機器人能寫高考作文卻值得我們思考。盡管“文體不限”,但因為長期以來考生與閱卷者的磨合,高考作文演變成一種獨特的“文體”。短短千字的篇幅,作者要完成作文的破題、延展、升華,並且要在極短時間內獲得閱卷者的認可,不啻為“螺螄殼裡做道場”。因此,高考作文在很多人眼裡擁有固定的范式,這或許是機器人能夠嘗試寫作出一篇高考作文的原因。

以機器人開發者的眼光來看,人類的思維活動都可以被量化,下圍棋也好,寫作文也罷,都可以轉化為復雜的計算過程。然而,目前並沒有証據充分証明人類的情感可以被量化。機器計算可以算出最優解,但情感選擇經常不是最優的,人類情感常常體現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絕——鑒賞文章歷來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說法,機器人可以組織起華麗的語言,按“套路”出牌,但尚不能真誠表達人類的復雜情感。

雖然高考作文區別於文學創作,但作為對考生語言組織能力的綜合檢查,高考作文同樣涉及情感表達,倡導考生寫出“真情實感”,機器顯然難以滿足這種要求。

話說回來,如果在完全真實的高考情境下,機器作文會不會戰勝人類考生,恐怕還真是個問題。高考作文的閱卷時間很短,四平八穩的作文就算不得高分,也吃不了虧,反倒是劍走偏鋒的作文可能“觸雷”——張一一曾在高考中寫的時評《“最美鄉鎮干部”為何八年未提拔?》就得了29分的低分。相反,操控者完全可以通過分析歷年高分作文的數據,“調教”機器人寫出最符合閱卷者口味的文章。

每年高考后,社會討論最激烈的往往是語文作文題。很多人高中畢業之后,漸漸忘記了數學、物理等科目的解題方法,卻依然對高考作文有話說。這正說明了,寫作能力是合格社會成員應具備的最基本素質。高考考察寫作能力,就是對步入成年階段個體的文字表達能力的檢驗。社會不希望高考作文越來越套路化,是因為多樣化的表達是人類文化繁榮昌盛的重要標志。

自1977年恢復高考,40年裡,高考作文題的變化充分體現了時代性。總的來說,高考作文是朝著鼓勵獨立思考、自由表達的方向不斷改進的。無論命題形式怎麼變,提倡真情實感、反對套路寫作始終是高考作文應堅持的導向。不管機器人與張一一的這場寫作較量結果如何,都能提醒命題者和閱卷者:減少套路作文的空間,讓創新者有更大的收獲。

(作者:王鐘的)

(責編:董俊彤(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