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就是要重獎“毒地”舉報者

於石

2017年11月20日16:52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時間能撫平一些傷痕,而有的卻不能。對“靖江毒地”污染事件的舉報人周建剛來說,剛剛收到的30萬元獎勵支票,只是過去兩年多來的補償,卻在不經意間創下了國內環境污染舉報獎勵的最高記錄。

事件還需要追溯到兩年前。2015年9月,周建剛在網上公開舉報靖江的一個養豬場地下填埋了上萬噸有毒物質,將矛頭指向兩家上市公司。根據現場實測,受污染面積相當於“20多個標准籃球場大小”,揮發性有機氣體的數值爆表。當年12月,最高檢、環保部、公安部聯合督辦此案,成為第一起由三部委聯合挂牌督辦的污染環境案件。

從華北滲坑污染事件,到祁連山系列環境污染案件,“靖江毒地”不是第一起網上實名公開舉報的環保案件,但首次重獎舉報者的做法足以成為環保教科書式的案例。正是得益於周建剛的舉報,環保部門才能夠迅速控制污染區域,嚴肅查明責任歸屬,盡早進行土地治理修復,避免了范圍更大、性質更惡劣的環保事件發生。正如周建剛所言,“這是一種認可,也是一種鼓勵。”

重獎舉報者,之所以引起社會的關注,在於打消了不少人的環保顧慮。不必諱言,即使是周建剛,在舉報之初,曾收到過“不要管閑事”的“警告”,甚至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也曾一度“消失”。然而事件的進展出乎他的意料,結果更讓他“意外的驚喜”。沒有報復,沒有責難,隻有感謝和獎勵。現在的他,“時刻關注環保問題,12369是我經常撥打的電話,這已經成為習慣”。一張30萬元的獎勵支票,賦予了他對國家環保治理無比強勁的信心,而后者卻是無價的。

從治理的角度來看,重獎舉報者是一項有力的舉措,更是一種鮮明的態度。環保為了人民,環保也要依靠人民。公眾既是環境保護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環境保護的主力軍。惡性環保事件的爆發,往往是對環境污染長期漠視、縱容的結果。隻有發動群眾揭露環保弊病、正視污染難題、切實處置修復,才能最大程度上消弭環境污染帶來的隱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通過重獎舉報,激勵公眾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執法能力的缺陷,變環保部門的“單打獨斗”為“全民環保”。

“靖江毒地”還在療傷,周建剛坦言,“對我個人而言,算是翻篇了,劃上一個句號。”但對環保事業來說,這才剛剛開始。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這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號角,也是實現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讓更多的“周建剛”能夠站出來,一起投身於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那麼距離寧靜、和諧、美麗的生活也就不遠了。

(責編:王倩、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