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紀念西南聯大,更要破解高校之弊

蔣萌

2017年11月02日15:4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紀念西南聯大,更要破解高校之弊

背景:80年前,1937年11月1日,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所名校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因抗戰形勢緊張,其在1938年遷校昆明,是為史上著名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中國青年報發表黃帥的觀點:在當時,西南聯大培養了中國大量科研人才,為中國學術事業發展存留了火種,為國家教育文化事業貢獻了力量。在今天,西南聯大早已成為知識分子心目中的殿堂,是學術理想的象征,每逢談及“大學精神”“知識分子精神”之類的話題,西南聯大就是一個經典的符號,進入了中國學術史和思想史敘述的經典序列。相比今天中國學術界動輒產出的大量學術成果,西南聯大短短8年的校史,恐怕其“產出數量”無法與之“相提並論”。但西南聯大校史的學術質量和精神高度,卻非今日多數讀書人可比。脫離了家國情懷的“研究”隻有科研意義,但西南聯大的師生從未放棄過關注現實,他們在心系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的同時,還要專注於專業研究和教學,其承受的壓力之大和內心精神之堅忍,令后人無限敬仰。西南聯大之所以令知識分子懷念,根源就在於它所象征的獨立自由的學術品性。我們今天紀念西南聯大,在追思先人的時候,更在於反思當下,用西南聯大的精神鼓舞自我,糾正因功利心而耽誤的學術探索,回歸讀書和教育的初心本意。如此,才能在學術精神和理想的薪火相傳中,繼承前人的成果,並逐漸開拓出屬於我們這一代讀書人的新路。

小蔣隨想:剛仰望了一下星空,就回歸埋頭“搬磚”,是當下不少人面臨的理想與現實尷尬。能夠抽空仰望星空還算是好的,一些人直接放棄了詩與遠方,極為務實地投入到對現實的“鑽營”中。“大學精神”“知識分子精神”,很多人說起來也可以是一套一套的。但是,回到許多大學裡面,依然面對的是教育的行政化與官本位,是如果不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就評不上職稱,是如果沒有申請下來課題就沒有經費,是光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未必能在學校有好待遇,是學術老板雖然名聲不佳卻很“吃得開”。上述狀況,有些是體制機制問題,有些是一貫成自然,還有則是市場的逐利性與人性的私利性對象牙塔的悄然侵蝕。簡言之,許多東西是需要包括高校改革在內的上層設計來改變的,環境變化會影響到身處其中的人。當然,人不能將所有問題都歸咎於環境。像高校中存在的學術不端、論文造假等等,與個人的道德品質有很大關聯。端正學術風氣,很重要的是做正直的、有良知的人。某些人連做人都成問題,談其他的豈不是枉然?紀念西南聯大,讓今天的人們重溫先賢們的風骨與力量,是好事。重溫之后,我們更要捫心自問:該如何改變不良現狀?別知道問題是一回事、切實改變是另一回事。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