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踐悟·十九大】四個方面讀懂十九大報告中的“人民美好生活”

李永勝

2017年11月01日15:14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美好生活”是一個高頻詞,先后在全文中出現過14次,足以見其重要性、現實性與緊迫性,它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黨的使命、宗旨、目標與願景,既具有全局性、戰略性與前瞻性,又融入百姓生活,關涉大眾的冷暖苦樂,它承接地氣、灌注生氣、富有底氣、帶著熱氣,承載著飽滿的情感與豐富的價值內涵,表現出強烈的說服力、凝聚力、感染力與親和力,構成報告的一個重要亮點,直抵人們內心,溫暖你我,感動世界。十九大報告用“人民美好生活”這樣一個大眾化、平民化、生活化的直白話語傳播黨的新思想、新戰略、新目標、新遠景、新藍圖等宏大主題,一下子拉近了黨和人民之間的心理距離。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它可實現信息的全真傳播,更好地為受眾理解和接受,從而使傳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

人民美好生活:傳遞中國聲音。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辛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報告多次談到“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並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這就明確昭示,中國共產黨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披荊斬棘,砥礪奮進,帶領人民攻堅克難,勇往直前,都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報告還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約因素”。這就給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傳遞一個重要信息: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必須深刻學習、研究並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論斷,深刻學習、研究並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特點,深刻領會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發展作為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緊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化改革,開拓進取,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這就是十九大報告從“人民美好生活”的視野出發,傳遞出的響亮悅耳並切實管用的中國好聲音。

人民美好生活:凝聚中國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歸根到底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是人民共建共享共同發展的偉大事業,是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的事業。報告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報告還指出:“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這就告誡我們,人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為人民謀幸福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宗旨所決定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就必須牢牢把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與願望,體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價值訴求,構成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各群體的最大公約數與價值共識。因此,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黨的奮斗目標,就獲得了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最大的社會共識,極易產生情感認同與價值共振,並熔鑄出鮮活有力的中國精神,使各民族結成更加緊密的民族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產生強大的社會凝聚力,凝聚起無比磅礡的中國力量,畫出更大的同心圓。

人民美好生活:講述中國故事。十九大報告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由於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因此,我們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並以此繪制實現中國夢的美好願景與藍圖,實際上就是在“人民美好生活”的現實語境中,講述中國故事。報告指出:“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對此,報告進一步闡述了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基本方略—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這十四條,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也是我們黨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需要,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與手段。此外,報告還描繪了體現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願景與藍圖,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二0二0年到二0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二0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就是報告以人民美好生活為主線,向聽眾講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中國故事,有血有肉、生動鮮活而令人振奮與鼓舞。

人民美好生活:彰顯中國自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黨的奮斗目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初心的守護和使命的擔當,也彰顯出堅定的中國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自信?源於真理,源於價值,源於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為科學指導,尤其是以21世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歷史邏輯的辯証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願、適應中國進步和時代潮流的科學社會主義,奠基於客觀真理之上,具有歷史必然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源於人民主體的價值觀,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共享為目標,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深刻體現和反映了“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實現“自由人的聯合體”的馬克思主義價值理想,具有價值正當性和道義的崇高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它植根於中國大地,符合中國國情,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經受了實踐的檢驗。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十位躍升為第二位,共計7億多人口擺脫了貧困,對全球減貧貢獻率逾70%,人均國民總收入從190美元連續翻番至800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比重從1.8%上升為15.5%,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位居世界第一。近五年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局面深入開展,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中國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一句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就了一個朝氣蓬勃、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化大國,並正在向世界強國邁進,彰顯出滿滿的中國自信。這一切,最根本的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推進各項工作的結果。把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符合人民創造歷史的客觀規律和群眾觀點,體現了為人民謀幸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人價值理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彰顯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價值力量、物質力量。所以,在新時代,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更能充分彰顯中國自信,激蕩中國力量,不斷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作者為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王倩、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