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推行垃圾分類切忌轉向“多收費”

蔣萌

2017年10月27日15:2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推行垃圾分類切忌轉向“多收費”

背景:《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草案)》提請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進行二次審議。二審稿進一步明確了垃圾分類的個人責任,提出按照“多產生多付費”等多項原則進行收費,同時以積分入戶、物質獎勵等多種方式引導和鼓勵市民開展垃圾減量和分類。

新京報發表馮海寧的觀點:全面實施垃圾計量收費制,對居民和管理者都是一種考驗。對居民的考驗是,會不會為了少掏垃圾處理費而逐步建立起環保意識﹔對城市管理者而言,則需要考慮如何有效防止部分居民在趨利性作用下偷倒垃圾以及還需要哪些軟硬件來支持制度的推行。為防止垃圾計量收費后部分居民亂扔垃圾,韓國經驗可供借鑒。韓國政府設立了“官民共治”模式,建立了獎賞舉報食物類垃圾非法投放制度,並在每個居民生活垃圾收集站安裝了攝像監控設備。這些舉措大大調動了居民的監督意識、參與意識,並提高了居民的環保意識。需要指出的是,垃圾計量收費即便有了制度支撐,實施起來也不會一帆風順。要規范上千萬市民的行為,同時統籌各個環節的銜接並非易事。對此,相關部門既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長遠看,垃圾“多產生多付費”是一種趨勢,是解決“垃圾圍城”的一條有效路徑。

小蔣隨想: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有效落實垃圾分類,需要採取引導、教育、監督、獎勵、懲處等“一條龍”的舉措。這不僅對廣大居民提出了考驗,也是對城市管理智慧與能力的檢驗。以往,一些地方也提出過垃圾分類制。但究竟該怎麼分,管理者沒有細致地告知居民。由於后續的垃圾分類處理沒有跟上,即便居民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分類,垃圾站還是會把各種垃圾混在一起,一股腦地拉到填埋場。這樣的垃圾分類有名無實,結果不了了之。還要注意,某些管理者一提多收費就來精神。多扔垃圾多繳垃圾處理費,雖然公平合理,但會不會異變為隻剩下多收費,而把垃圾分類變為次要,甚至淪為說起來重要、做起來“無關緊要”?這種擔憂未必是杞人憂天。切實推進垃圾分類制,管理者必須做好配套工作,發現短板應該盡量彌補。這一過程肯定需要時間,有開端是好事,但要切忌后續配套總是“等明天”。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