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追逐藏羚羊”被罰,我們離敬畏自然還有多遠?

霍木

2017年10月10日11:2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這幾天,“追逐藏羚羊”成為輿論焦點。“兩輛外地牌號越野車在西藏追逐碾壓藏羚羊”的消息一經爆出,就引來眾怒﹔隨后,警方控制了涉事7人並給予總計105000元的處罰。由此,事件暫告一段落,討論還在繼續。

因不當行為對藏羚羊造成了傷害,處罰在所難免。有人說,懲罰過輕﹔有人說,這是一堂環保課。利弊之間的討論不時地穿插其中,雖然認識各異,但是人們在這件事中也看到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法律的歸法律,依法處罰需要被尊重,同時更應該深思:如何看待“自然”?怎樣做好“保護”?

近些年,親近自然成了多數人的出行選擇,但對自然的認識和敬畏顯然還不夠。就像“藏羚羊事件”中,開車追藏羚羊不過是想離它們更近一些、感受更強一些、拍照更酷一些,這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只是自然生態本身並非“情願”。理由很簡單:一方面,藏羚羊被譽為“高原精靈”,天性膽小,作為珍稀野生動物,應該不被過度侵擾﹔另一方面,藏羚羊的棲息地多數位於相對脆弱的自然帶,人類活動尤其是旅客過度介入,很容易造成破壞。從這個意義上說,親近自然不意味著“過分追逐”,與自然的距離需要根據其承載能力來定,而非個人的好惡。

“大自然從來不欺騙我們,欺騙我們的永遠是我們自己。”既然向往大自然,就應該悉心待之、用心待之、耐心待之。不能揣著明白裝糊涂,畢竟國家早已嚴禁游客與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近距離接觸﹔也不能打著無知的幌子,事后的解釋和悔意對造成傷害的自然生態也是無益。真正熱愛自然的人,都會像保護眼睛和對待生命一樣來保護自然、保護生態環境。

做好“保護”應該成為最大的啟示。回顧過去的五年,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無論是水、地、林、草、山還是劃定生態功能區,不管是治理污染還是修復生態,哪裡可以開發、哪裡應該保護,都變得異常清晰。五年來,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性質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中國參與國際治理的“綠色貢獻”有目共睹,推進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漸深入人心,“保護”與“建設”在生態環境領域從來沒有停止過,也不應該有休止符。實際上,每個人的作為關乎了自然生態的品質,“美麗中國”需要眾人齊心才能建設好,保護藏羚羊如此,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寸土何嘗不是如此?

“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告誡猶在耳畔。藏羚羊終究要在自然保護區內享受屬於野生動物的那份自由,游客也不必炫耀自己的車技,當我們都把保護自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時,才能繪好一幅綠水青山、江山如畫的生態畫卷。

(責編:王倩、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