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看下手機錢就付了”有沒有隱患?

蔣萌

2017年09月15日16:02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看下手機錢就付了”有沒有隱患?

背景:9月13日凌晨,蘋果發布新手機iPhone X,新功能“Face ID”尤為引人矚目。以后,無論解鎖iPhone X或用它進行支付,看一眼手機就可以。

新京報發表觀點:當輿論都在為“人臉識別”叫好時,或許也該問一問,刷臉安全嗎?任何新技術都可能是雙刃劍,在傳遞“黑科技”的同時,我們該如何防范其中潛藏的安全隱患?事實上,有關“人臉識別”商業化所涉及的隱私問題一直備受爭議。既然一個手機號碼都可以搞出那麼多詐騙花樣,更不要說獨一無二的“人臉”了。目前,在“人臉識別”技術領域,我國尚無相應的安全監管機制。這可能與這一技術還不普及、公眾以及管理部門認知度不高有關系,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臉識別”注定會成為公民日常生活的常態。理應及早未雨綢繆,預作防范。等到出現問題與危機才來介入,那不僅會影響技術的演進,也會提高社會成本。在一個新技術日新月異、個人信息收錄十分便捷的時代,如何看好我們的臉、保護好公民的個人隱私,不僅民眾個體要多一些戒備與防范意識,企業也應該多一些技術層面的保障措施,監管也要及時跟進。

小蔣隨想:這兩天,段子手們沒少寫關於“刷臉”的笑話。看過那些笑料之余,許多人心裡多少會有疑慮——在我睡覺的時候,別人拿我的手機照我的臉,我的錢真會被轉走?在3D打印越來越普及的未來,我的面孔會不會被別人偷偷打印?“刷臉”究竟會令生活更便利,還是會產生新隱患?當然,我們知道,創新是在前進中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不能因為可能產生問題而裹足不前。但我們不願成為被新問題試煉的“小白鼠”,這種想法也不能被視為杞人憂天。問題有三個,一是技術提供者會不會為技術的安全性負責?二是有沒有第三方(如保險公司)提供擔保或承擔連帶責任?三是法律層面何時能夠制定監管規范?如果這三個問題都不確定,對新技術保持謹慎樂觀,恐怕就不是過慮。在某些公司與產品被“神話”的時候,冷靜一點不是壞事。

老人帶孫子累出抑郁症,別不當回事

背景:武漢媒體報道,67歲的李女士三年帶2個外孫,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最后被診斷為中度抑郁症。不少網友表示,年輕人要工作,年幼的孩子沒人帶,雇保姆費用高,保姆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二孩”放開后,由老人帶娃已成常態。

華商報發表畢曉哲的觀點:圍繞“老人帶娃”的討論鮮有站在老年人的利益角度上考慮和分析問題的。這一忽略老人話語權的帶娃討論,不能不說是有重大欠缺的。不能排除許多退休老人仍有自己的追求,如果被全身心“拴”在娃身上,一定不是這些老人們真正的所思所願。筆者身邊就有一位這樣的老人,他熱愛書法和繪畫,筆耕不輟,自從開始“帶娃”后,他個人生活全部打亂,其中有多少“無奈”和“被迫”的因素不言自明。有多少老人對“帶娃”有抵觸情緒,我們不好准確統計,但越來越多的老人將“帶娃”當成額外負擔卻是不爭的事實。從尊重老人意願和愛護老年人的角度,應將是否帶娃看做老年人的自由選擇,而不是必須干的“固定工作”,尤其是社會輿論上應避免將“老人帶娃”當成老人的道德義務綁架老人。

小蔣隨想: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狀態,不同的老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老人將帶孫輩當成“晚年事業”,別人想帶都帶不走﹔有的老人雖然心裡不情願,但在帶孫輩時還是盡心盡力﹔還有老人身體不好,直接明說“帶不動”﹔更有經濟條件較好的時髦老人,選擇貼補兒女保姆費,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所以,老人帶不帶孫輩沒法一概而論。這種事的關鍵是,家庭內部有沒有順暢的溝通,有沒有相互的體諒。像李女士這樣,累出了腰病,患上了抑郁症,說明女兒沒有真正關心母親,母親也沒有該說不時就說不。這種“湊合”,看似暫時“安寧”,實則給家庭埋下嚴重隱患,對祖孫都不利,這家人應盡快尋找分擔育兒壓力的辦法。生孩子對每家都是大事,最好不要打無准備之仗。尤其二孩生育放開,要不要生更得考慮家庭的實際情況。成年子女要有自己的擔當,父母該給成年子女“斷奶”時不能磨嘰。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