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關注教師節,更要關注教師

鄭言之

2017年09月10日00:0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這是第33個教師節,屬於全體老師的節日,也屬於廣大學生們。為生者,以師榮,不管身在何處、什麼身份、何種專業,都請送上一份祝福:“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人們常把老師喻為辛勤的園丁、知識的燈塔、靈魂的工程師,很多美好而飽滿的贊譽在老師們的身上有時顯得微不足道。這種偉大,對一個少不更事的人來講,可能會改變一生﹔對於老師自身而言,卻需要經歷不為人知的付出。實際上,老師作為引路人,應該成為最受社會尊敬的人,教師也應該成為最受社會尊敬的職業。而今的老師們,面對教育改革繼續深化、“互聯網+”教育、學生價值取向多元化等方方面面帶來的巨大沖擊和挑戰,盡管表象不一,但總有那麼一些人讓我們為之動容!

前不久,和一位朋友交流時得知,他在多年來參與尋找最美鄉村教師的活動中,往往很“糾結”。一方面,扎根鄉村和大山的老師們,每一點舉動都值得崇敬,當得起最美、稱得上最好﹔另一方面,這些老師們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都十分有限,令人不忍。“最美”的一面,有“最苦”的另一面﹔“最好”的一點,需要忍受“最壞”的挑戰。任憑如何想象,都足以從中感受到老師們播種希望與未來的信念,“最偏遠的大山,也有太陽的光芒”,如何讓他們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是確保教師被尊重的重要課題之一。

改善,一直在路上﹔關注,從來未停息。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擺在了優先發展的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鄉村教師而言,待遇逐步提高,職業吸引力也在增強。截至2015年,604個縣的94.9萬名鄉村教師領到了43.92億元綜合獎勵補助資金。政策的保障在不斷地、強有力地托舉著教師的榮光。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物質條件的變化固然令人欣喜,精神思想的釋放才堪稱師之為師的根本。一個女老師,在技工院校裡擔任班主任,為了激發學生們的熱情和信心,以身作則,在車間裡不斷學習,考取了鉗工等級証書﹔一個維吾爾族幼師,為了創造好的雙語教學環境,身先士卒,走上了艱苦創業的開拓之路,她說“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最令人動容的莫過於黃大年教授,這個足以“讓某國航母后退100海裡”的愛國科學家,真正地以身許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他們就像一面面高高飄揚的精神旗幟,讓動搖者看到堅毅、讓畏難者看到進取、讓迷失者看到希望。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如果說江河能把我們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能給我們帶來明媚的早晨,那麼老師就是那流水、那光亮,引領著孩子乃至國家發展的方向。如此,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國家的有關部門和整個教師群體都還任重道遠。 

(責編:王吉全、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