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發帖留言不是法外之地

雷雨

2017年08月27日09:1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瀏覽體育比賽的跟帖,“地圖炮”頻頻出現﹔翻看熱門微博的評論,一言不合就“開撕”……近日,《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出台,將從今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跟帖評論審核管理、實時巡查、應急處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曾經廣為詬病的互聯網亂象有望得到緩解。

任何一項政策的出台,都需要與時俱進。《規定》的亮相,與網絡輿論環境的發展階段息息相關。互聯網的進步固然提高了人們的信息溝通效率,但客觀上也造成了冗余、失實等垃圾信息或謠言的泛濫。尤其到了今天,告別了早期原始生長的“黑暗森林”狀態,網絡發展進入了信息高度提煉、權利責任清晰的新階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發帖留言等內容作為《網絡安全法》的分支領域,對網絡立法進程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直以來,發帖留言從來都不該是“法外之地”,長期的縱容產生了不少信息安全的漏洞。縱觀《規定》全文,涵蓋了互聯網站、應用程序、互動傳播工具等諸多平台,按照“后台實名、前台自願”的原則,引入了信用檔案和失信黑名單管理制度,對監管主體、平台經營者、網民用戶等各個主體進行了規范,從根源和渠道兩方面杜絕不良不實信息滋生的空間,為網絡環境正本清源保駕護航。

反過來說,同通信領域“手機實名制”一樣,《規定》也是對個人責任意識、安全意識、權利意識的保障。網絡信息是把利劍,劍刃的朝向取決於使用和傳播信息的用戶。很多時候,不少網民被別有用心的信息所綁架、蒙蔽,或落入詐騙陷阱中不能自拔,或陷於無謂爭吵裡浪費口舌,或淪為謠言幫凶最后以身犯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實名制可能無法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些亂象,但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網絡用戶架起一道最基本的“防火牆”。

當然,任何一項政策的實施都需要過程,效果也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任何填補空白的法律法規都要有基本的謙抑態度,保持足夠的彈性空間。要看到,一方面,《規定》從個人實名入手試圖做到“釜底抽薪”,但必然就需要增加個人信息的採集和存放環節,監管部門和運營平台就要肩負起保護個人信息不被泄漏的義務,將面臨極大考驗﹔另一方面,跟帖留言作為網民參與社會公共事務討論的重要手段,簡單地進行“實名一刀切”難免會遭到質疑,如何平衡好網絡立法、網民訴求、網站效益之間的關系,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規定》實施的政策效果。

有人曾說,生活是一座迷宮,我們還沒有學會行走,就已經迷失了方向。無論是對已經足以馳騁馬拉鬆的“老網民”,還是對尚在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的“網絡萌新”,一套公平有序、行之有效的規則勢在必行。因為隻有如此,才不會迷失在廣闊的網絡空間,看不到更遠的美麗風景。

(責編:白宇、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