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帶一路”開始糾正我們的地緣政治觀

關聲

2017年05月11日08:1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即,北京再次成為世界焦點。

對於“一帶一路”,國內外有些不當的認識和觀點。有人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政府無償讓利,是落后產能輸出,是拿國內的錢支援外國建設。

應該看到,借由“一帶一路”,走出去的中國是合作,不是捐贈﹔要共贏,不要壁壘。“一帶一路”追求共贏,對方要贏,中國也要贏。“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的獨奏,而是所有參與國家的合唱。

從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到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口、斯裡蘭卡科倫坡港口,再到中哈、中俄、中緬油氣管線,“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很多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已成為促進貿易發展、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的亮點。過去幾年間,在全球貿易疲軟的背景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形勢穩中有進。

從數據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覆蓋32.1億人口,約佔全球人口的43%,對外貿易總額7萬億,約佔全球21%。龐大的人口基數,如果開發得當,勢必形成龐大的消費市場。

數據一串串,成果一行行。“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提供了增進經濟發展、促進國際合作的中國方案。對於發達國家,我們是后來趕上,全球第二經濟體的實力已經足以說明一切﹔對於發展中國家,我們提供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經驗”。

同時,也要自我提醒:對外合作,也需要改變我們的地緣政治觀。談及“一帶一路”,人們很容易因為一些老舊過時的標簽產生偏見。

談及歐美,我們沒有合作的底氣,說話做事矮人一等﹔說起非亞,我們總是怕倒貼,總有天朝接見萬邦的錯覺,這是全球觀失衡的表現。目前,越來越多國家對華簽証採取免簽、落地簽的方式,不妨多到“一帶一路”國家走走看看,糾正完善我們的地緣政治觀。

自信,這是開展“一帶一路”的重要底線。世界需要中國,中國走向世界,這是相互需求的結果,明確這一點,才能在各國合唱中掌握主旋律,不至於唱跑了調,彈錯了弦。 

(責編:王倩、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