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領養代替購買  讓“炫寵”更有愛

夏振彬

2017年05月10日09:09  來源:廣州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領養代替購買 讓“炫寵”更有愛

  打開微博、微信,晒狗達人、炫貓“狂魔”們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勢力”。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存在感,即便佔不到半壁江山,其身影也確實無處不在。

  “炫寵”的最高境界是什麼?近日,一則“夫妻棄千萬房產,租房養百條流浪狗”的短視頻火爆網絡。來自四川的扎西和卓瑪“秀”出100多條流浪狗。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夫妻倆為救助流浪狗不惜變賣房產,甚至向親戚借錢——日前他們的故事被人民日報官微轉發,獲得數萬網友點贊。

  當前,流浪動物管理已經成為城市的一道難題。以狗狗來說,還專門產生了一個詞,叫“狗患”。因為無人照管,流浪狗的生存狀況堪憂,隨時暴露在各種傷害和危險之下﹔與此同時,它們也成為麻煩的制造者,比如擾亂環境、傳染疾病、傷人事件頻發等等。

  動物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善待流浪動物應該是社會的底線,它不僅是行政問題、法律問題,還反映著一個地方的管理水平、能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當前,保護流浪貓狗的公益組織、熱心人士越來越多,其中更不乏感人至深的暖心故事。但就像扎西和卓瑪一樣,他們的故事充滿了艱辛,其日子並不好過。

  比如缺錢,很多流浪動物救助站、收容站由創辦者自掏腰包,除非主人財力雄厚否則很難持續﹔比如缺技術,貓狗的防疫、防病等是一個技術活,需要專業力量支撐,而普通的愛心人士並不具備﹔此外還有管理尷尬,流浪動物救助站普遍存在噪音等問題,時常被投訴,因此除了審批難,還經常“流離失所”,不得不四處奔波……

  怎麼辦?很明顯,流浪貓狗們需要更多“外援”。目前在流浪動物救助領域,我們看到越來越多民間力量的身影,它們可以為城市流浪動物的管理“補缺”,因此不該成為“個人的戰斗”。對此,政府部門不妨在政策上予以扶持,比如通過購買服務定期讓獸醫上門診斷,在場地、貓糧狗糧等方面施以援手,為寵物救助站減輕負擔。

  此外更重要的是“號召”。不妨以領養代替購買,這是“寵物圈”裡一句響亮的口號,也直接影響著流浪動物救助站、收容站的存量——隻有越來越多貓狗被領養,救助站才能有進有出、可持續發展。目前關於動物領養的網站、微博、微信公號等平台不斷增多,但因為信息不對稱、宣傳不足等問題,很多人對領養的渠道還不知情,有關領養的意識、觀念也還有待加強。在這方面,不妨給流浪動物更多公益廣告支持,宣傳領養方式、渠道,整合信息、資源,鼓勵更多社會力量舉辦線下領養活動等,讓更多愛心人士了解流浪動物救助問題,也給更多萌寵找到溫馨的家。

(責編:劉琨(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