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撒尿雕塑”與美學藝術有關嗎?

蔣萌

2017年05月04日15:5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撒尿雕塑”與美學藝術有關嗎?

背景:近日,上海楊浦濱江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內,一座成年男子當眾撒尿的雕塑作品引發爭議。有人覺得有礙觀瞻,有人說不必大驚小怪。有學者表示,藝術欣賞還是要尊重人們普遍的審美習慣。

華商報發表楊鵬的觀點:一件放置於公共空間裡的雕塑,我們當然需要用藝術而非世俗的目光來看待,卻不能單單以藝術作品的標准和尺度來衡量,也就是說,城市公共雕塑不能過於強調藝術家的創作意圖,而忽略了觀眾對作品的接受程度。那些引起爭議的“大尺度”公共雕塑,假如放在相對封閉的藝術區或者展覽館裡,人們並不會覺得不妥,遺憾的是,近些年來,許多引起爭議的公共雕塑,大都因為沒有考慮觀眾的審美趣味,反而成了充斥在公共空間中的視覺垃圾。我們絕不相信,那些擺放“大尺度”公共雕塑的人或者單位,對於這個社會主流審美觀會一無所知,很大程度上,他們之所以這麼做,不排除就是以出位的方式博眼球、吸引越多關注越好的商業目的或利益追求,誰見過有幾人因為公共雕塑的“尺度大”而被追責呢?媒體曝光后,處理結果是“已經通知開發商,趕緊把這個東西收起來,換一件放上去。”看看,“視覺垃圾”就是這樣產生的。也許,我們應該能從這裡找到“大尺度”雕塑層出不窮的一個原因了吧?

小蔣隨想:米開朗基羅創作的大衛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優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斷臂的維納斯雕像,則體現著古希臘時期的人文主義精神,成為表現女性人體美的代表作。即便是這些西方經典的人體雕塑作品,在相對內斂含蓄的東方世界與普通的東方人眼中,也可能存在文化差異上的“不適”。隨著思想不斷開化,國人漸漸能夠以藝術欣賞的眼光看待人體美。但是,藝術品的擺放仍要考慮“南橘北枳”的問題。若將大衛或維納斯雕像的復制品放到中國的名勝古跡旁邊,甚至是大爺大媽常逛的菜市場裡,豈非格格不入?不得不說,任何文化與藝術都得有適合其存在的氛圍。在“國際時尚中心”裡擺藝術雕塑,在格調上是搭調的。然而,一座成年男子當眾撒尿的雕塑,能給觀眾帶來“美的感受”嗎?雖然離經叛道的行為藝術也被稱為藝術,但這仍有尺度與界限——不能影響他人,更不能“強奸”他人感官。如今一些大尺度雕塑並無美感,反倒是讓人產生色情或作嘔的感覺,此類“垃圾”理應被清除。對於總想靠低俗吸引眼球的商家,也該有相應的懲處。

“一杯冷飲暖人心”是心靈雞湯嗎?

背景:成都一位環衛工想喝杯冰飲,去飲料店說“要杯最便宜的”。最便宜也得6元錢,而且還是中杯,他猶豫了,但還決定要。這時店員姑娘謊稱有折扣,4元錢給了他一大杯。這條“冷飲暖心”的微博獲得許多網友點贊。

人民日報發表晁仁的觀點:網友們在贊什麼呢?贊尊重。兩元錢的數額是不多,但是這個“會員折扣”的掩飾卻很動人。接受者一點兒也不損尊嚴,甚至毫無察覺。做點好事並不太難,難的是如此貼心和尊重人。我們見過不少“嗟,來食”式的慈善,又要合影,又要感謝信,有時還得“聲淚俱下”,受助者得到一些幫助,卻被迫成了演員甚至道具。這往往讓慈善變了味。贊“為善不欲人知”的方式。《聊齋志異》開篇志目《考城隍》中有一句話:“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故事是假的,價值傾向是真的,古人把有意為善、希求好處,叫做賈義市恩,認為把為善做成了生意,格調不高。店員姑娘把善舉藏起來,直如未做,這種不著痕跡,恰恰符合了不市恩的古義。魯迅的《一件小事》裡,車夫撞倒了老人,本可以逃走,卻甩下生意堅持救助老人,這行為要榨出作者“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這杯小小冰飲,也是一件小事,卻可以讓我們觀照行善的方式,真是耐人尋味。

小蔣隨想:善並不都是以宏大敘事、大愛壯舉的形式存在,它也可以是潤物細無聲的,透過凡人小事、生活點滴不經意體現。而且,被宣傳為“高大上”的善,可能讓人感覺不真實,被捧至高處的當事人可能高處不勝寒,許多仰視者難免望而生畏,這未必能起到“揚善”的效果,反而是一種“捧殺”。另一方面,生活中看似不大的暖心事,則讓人感覺到平凡之美。比如,在你費力拖拉重物時,有路人助你一臂之力﹔你到陌生的地方搞不清方向,有好心人耐心為你指路﹔甚至上公交車不巧沒帶錢,有陌生人隨手替你支付……這些事對實施者可能只是舉手之勞,卻能解受助者一時之困,令后者的心情變得美妙。更重要的是,這種美妙是具有感染性的,今天的受助者也可能是明天的助人者,這種善舉的傳遞才是社會正能量最堅實的基礎。本例中,“冷飲暖心”則是以更含蓄、更貼心的方式,讓人感悟“小善中的大愛”。這不是心靈雞湯,而是人人都能踐行並從中受益。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