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心”的舉報箱折射不嚴不實作風問題

呂杰

2017年04月27日14:5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陝西寶雞市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中心門前,一個舉報箱被釘得“高高在上”,距離地面3米高,門口還有監控攝像頭。這個“高高在上”的舉報箱成了網友調侃的對象,“這是給姚明准備的舉報箱” “去舉報都是技術活,要不自帶梯子,要不雇個人,這不是高空作業嗎?”(4月26日 西部網 )

舉報箱怎麼設置並沒有明文規定,但設置舉報箱的目的確實是方便群眾監督。群眾找不到“高高在上”的舉報箱,怎樣反映問題呢?就算看見了,也會被黑洞洞的攝像頭嚇住了不敢反映吧?2008年就設置的舉報箱,不止高高在上、群眾看不見,而且還處於攝像頭的監控之下長達幾年。如此“不走心”的舉報箱,反映了責任部門沒有充分重視意見箱搜集民意的功能,走形式、走過場的意味明顯,體現的是服務群眾意識不強、水平不高,折射出相關部門的不嚴不實的作風問題。

2014年起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主要任務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要求要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改起。而2008年設置的舉報箱 “高高在上”的堅挺到了2017年,那麼是不是可以追問相關部門:有沒有扎扎實實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沒有認認真真收集群眾的真實呼聲和意見呢?

自覺接受外部監督,就要創造便捷條件讓公民能夠暢通地反映問題、意見。信息時代來臨,相關部門收集反饋意見的形式多種多樣,電話、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形式成為群眾監督的有效手段,但是並不意味著舉報箱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一方面反映問題的渠道越多越好,另一方面,因為知識結構和習慣問題,有些老百姓更適應舉報箱。所以,我們切不能忽視舉報箱的作用。

不正之風離我們越遠,群眾就會離我們越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意見是我們最好的鏡子。隻有織密群眾監督之網,開啟全天候探照燈,才能讓“隱身人”無處藏身。一個小小的舉報箱怎樣放、放在哪裡,說起來是個小問題,凸顯的卻是職能部門的權力觀,體現的是公職人員的作風問題。

隻有轉變工作作風,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建議,自覺接受群眾評議和社會監督,才能取信於民。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