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大學生繳住房公積金未必早繳早受益

蔣萌

2017年04月17日15:0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大學生繳住房公積金未必早繳早受益

背景:武漢、成都、長沙、合肥、南昌等5省會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近日在武漢召開聯席會,就自由職業者和在校大學生自願繳存使用公積金等議題達成合作行動計劃。這些城市將研究制定支持在校大學生繳存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政策措施,完善大學畢業生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的政策措施。

法制晚報發表程赤兵的觀點:大學生沒有固定收入,一旦可以繳存住房公積金,那麼很大一部分人的資金來源,就會變成“大學生的父母”。有的學生家境寬裕,承擔得起繳存額度,也有學生是貧困生,甚至還需要靠助學金完成學業。一旦大學生可以繳存公積金,則可能會在學生群體中產生“富家更富,窮家更窮”的狀況。在校大學生繳存公積金這件事,還需要從長計議,一定要避免產生副作用,避免公積金的公益性受損。其實,要解決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的住房困難,有很多文章可做。例如政府可以聯合企業,推出面向大學畢業生的廉租公寓﹔銀行可以向學習優秀、已經獲得穩定工作合同、征信良好的大學畢業生推出租房的短期低息貸款,可由其家庭或者單位進行擔保或抵押,諸如此類,都可以進行探討和摸索。當然,前提還是周全、公平,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這才是要點。

小蔣隨想:按照現行制度,住房公積金由單位繳納與職工個人繳納兩部分組成,二者繳納的比例都是職工稅前工資的12%。在校大學生沒有工作單位,如果允許大學生繳納住房公積金,等於是讓大學生或其家庭“自己給自己”存房錢,“工資基數”恐怕要參照當地上年平均工資。這裡,不得不提住房公積金的最大功用——在購房時可使用比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更低的公積金貸款。換言之,在大學就開始繳納住房公積金的人可能比畢業工作后才繳納者,更早擁有低息貸款買房的權利。假設房價不斷上揚,這種“優先權”的價值不言而喻。但也要看到,住房公積金又被質疑“劫貧濟富”——住房公積金的貸款額度偏低、中低收入繳存者的還貸能力“滿足”不了高高在上的房價,導致不少人買不起房,“眾籌”的公積金更多被高收入繳存者使用。所以,早繳公積金不一定就能早受益。至於允許繳存者提取公積金用於租房乃至看病,與“惠民”無關。因為,提取額僅限於自己繳納的部分,等於是花自己的錢。而且,繳存的公積金被提取后,可能影響今后購房時使用公積金貸款。所以,一些地方研究制定支持在校大學生繳存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政策,不是“天上掉餡餅”。如果實行,參加與否要根據個人實際狀況而定。

管理部門“玩失蹤”,症結在哪兒?

背景:幾天前,在深圳做隱形眼鏡生意的市民朱先生要找“龍崗區藥監局”交醫療器械經營行為自查表。沒想到,他來來回回跑了4趟,都沒找對地方,咨詢114、12331、12345、12315也無果。無奈之下打110報警求助,民警也愛莫能助。

錢江晚報發表陳進紅的觀點:有些部門的神奇就在於:罰款的時候不知道從哪裡就冒出來,辦事的時候,又不知道藏到哪裡去了。神奇的地方還在於,朱先生咨詢了114、12331(食品藥品投訴舉報熱線)、12345(市民服務熱線)、12315(消費者投訴熱線)也無果。這麼多公共服務熱線,竟然沒一個回答出正確答案的。在以深圳速度引以為傲的這麼一個大都市,一個政府部門隱藏之深,也是讓老百姓折服了。因為該政府機構換了辦公地點就從地圖上憑空消失,將政務公開拋之腦后,讓前來辦事的群眾如“盲人摸象”。任何理由都不是理由。在原地址貼一公告留下新地址和聯系方式,是舉手之勞﹔在政府熱線平台更新信息是信息銜接。因為大部制改革,管理部門權限變更,讓朱先生不知道找誰。大部制改革的目的就是建立服務型政府,大部制改革就是通過界定政府、市場和社會的權界,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為人民提供公共服務。如今,提供“一條龍”服務的綜合行政服務中心,在全國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在以網絡為平台的“網上政務”、“電子政務”大行其道的今天,缺的不是技術支撐,是真正把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落實到位。

小蔣隨想:不是所有人都天天盯著政務新聞,不是所有人都對管理機構調整如數家珍,辦事群眾不知道怎麼到政府部門辦事很正常。否則,何必設立政務服務熱線電話與政府網站?然而,一些政務服務熱線也搞不清機構改革與分工,說不明白具體的辦事流程﹔一些政府網站許久不更新,群眾想找的辦事入口找不到,部門領導“很忙”的報道充斥頁面,上述情況正常嗎?一旦不正常的事情變得習以為常,隻能說明問題的普遍與社會的無奈。“找不著管理者”的事情發生在大部制改革之后,說明要改革的不光是政務機構的架構設置,還應關注某些管理者有沒有責任心、新機構的辦事渠道是否暢通、廣而告之是否做到位、機構改革的效果是否達到預期?首問負責制、一站式服務、大數據管理,這些名詞不能隻停留在概念,必須付諸實踐,落實到政務服務中。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