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學生提案提交全國政協大會新聞說明會近日舉行,中學生代表對6份“最佳提案”進行現場闡述。政協委員們將在全國政協十二屆第五次會議上提交這些提案。(3月3日《北京青年報》)
“少年強青年強則國強。”學生走出校門,全身心參與到模擬政協活動,通過特殊的形式為國家建言獻策,無疑有助於培育學生的政治參與意識,而這恰恰也是為民族逐夢征程注入新鮮活力的現實需要。
本次學生提交到政協委員們手中的“最佳提案”,關注校園欺凌預防和處理、急救設施和急救教育的推廣普及、“互聯網+養老”、環衛工權益、農業電商人才培養、口袋書推廣等議題,每份提案都聚焦百姓生活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關聯著基層普通人的切身利益。提案雖“小”,卻蘊含著青年學生對於社會公共事務的認真思考,更包含著他們深入基層用心調研的盡責意識。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學生們將大部分的課余時間投入,盡心盡力實地走訪、做調研、聽民聲,收集有價值的第一手材料,凝結成小小提案沉甸甸的“含金量”,用實際行動串聯起普通民眾的“小目標”和全國兩會的“大主題”,彰顯著青年主動擔當公民責任的時代分量。
而學生提案被帶上全國政協大會彰顯價值,往小了說,是透過青年學生的視角觀察當下的社會現實,對全面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是有益補充﹔往大了說,則打通了青年學生融入國家大政方針的通道,讓他們感受到參與政治的滿滿獲得感,見証著政治協商大門越來越開放的過程。
同時,學生提案制作深入調研的艱辛歷程,對兩會委員們也是提醒和鞭策:為百姓代言,要用心調研深入思考方能讓民意擲地有聲。“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不溝通就可能不暢通,商量才能出共識,深入基層聽取民意,讓議案沾滿“泥土”,方能做到心中有數,擔當起溝通“頂層設計”和“最后一公裡”的橋梁,不辱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光榮使命。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當今的學校教育,早已告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時代,青年學生走出校門,不忘關注身邊的人與事,不忘了解時代聲音與家國夢想,才能為課堂上學來的“冷冰冰”的知識找到充分施展的“熱土”,校准自身為社會建設和國家富強注入青春力量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