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網友熱議

One More One More,來!一起打撈信仰!

徐慶群
2017年02月07日17:17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血戰鋼鋸嶺》,這麼好的電影,居然沒有看到影評。

那我就寫一下吧。

一個把《聖經》揣在心口、絕不碰槍的年輕人,要去參軍、要去戰場。他的理由是:我不能讓別人替我去打仗。

吻別未婚妻,走進軍營,卻堅決不拿槍。受到同伴凌辱他靜靜地接受,多次被勸退堅決不離開﹔最終被上級指控違抗軍令走上軍事法庭,最后被那個有家暴還酗酒、已在他心裡被他殺死的、從“一戰”中活下來的父親,救了。於是,他做了醫療兵。

他是唯一一個不帶槍的士兵,也雄赳赳氣昂昂地奔赴了戰場。

那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沖繩戰役。

在炮火中,平日裡嘲笑道斯不敢碰槍的戰友的身體,卻是顫抖的﹔對道斯拳腳相向過的戰友,此時卻血肉模糊﹔但是道斯沒有放棄他們,哪怕有一線希望也要相救。英勇的美國大兵在第一役中取得勝利,打退了日本兵。結果第二天,日本兵卻像潮水般涌來打得美國兵措手不及。美國兵不得不放棄剛剛獲得的勝利果實,撤退了。但是,道斯沒有走,因為他聽到有人呼喊他:醫療兵、醫療兵。就這樣,在日本兵的無數次掃蕩中,他用智慧和勇敢赤手空拳救了負傷的75位戰友。這不包括救下來死去的,以及受傷的日本兵。那場戰役隻有23個人成功撤退,這樣比較的話,你就知道75這個數字是多麼龐大了。

每救完一個人,筋疲力盡、手中沒有槍、隨時會被機槍射死的道斯,都會說:One More,One More。

那一刻,坐在熒幕前的我,心就像被子彈穿透一樣,生疼。

顯然,平日裡被大家嘲笑的道斯現在是一個英雄,大英雄。第二次進攻的時候,士兵們說,沒有道斯,他們不會再上鋼鉅嶺。第二次進攻勝利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道斯一個人在救受傷戰友的時候,發現了日本兵藏身的地下道。這使得美國兵一舉殲滅了日本兵,佔領鋼鉅嶺。

《血戰鋼鉅嶺》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

道斯因自己的英勇行為,被授予美國國會榮譽勛章。2006年,87歲的道斯離開人世。

電影院的燈光亮了。有觀眾鼓掌,我沒有鼓掌,因為我得緩緩。

是的,我不是在寫影評。所以,我根本不提影片宣揚的個人英雄主義和美國的價值觀,因為這是美國大片一貫的靈魂。

 

那我想寫什麼呢?

2016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做了重要講話。應《中國紀檢監察報》約稿,我寫了一篇感受:《信仰的力量》。

任何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有信仰的,信仰就是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魂魄。

中國工農紅軍用600余次戰役戰斗,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鏖戰獨樹鎮,勇克包座,轉戰烏蒙山,擊退上百萬窮凶極惡的追兵阻敵,征服空氣稀薄的冰山雪嶺,穿越渺無人煙的沼澤草地﹔用縱橫十余省,行程二萬五千裡﹔用數萬血肉之軀就詮釋了兩個字:信仰!

可是現在有多少人知道呢?有多少人想知道呢?有多少人知道怎麼知道嗎?

2016年年底,我應邀到一所大學做報告,聽眾是來自該省80多所高校的團委書記和志願者組織負責人。我分享的題目是《人生兩件事:讀好書做好事》。讀好書,主要講讀書會,講全民閱讀﹔做好事,就是講志願服務、志願精神。在講到讀書的時候,我問聽報告的大學生,有沒有同學讀過長征的書?居然沒有一個人舉手。

那一刻,我仿佛掉進了冰窟窿裡。

那一刻,窗外陽光明媚、鮮花盛開。

當晚,我看了一部電影,日本動畫片《你的名字》。這家電影院就在大學旁邊,我的前后左右滿滿當當地坐著大學生。看著他們如痴如醉的樣子,和白天同學們聽報告時木然的樣子相比,我很冷。

 

有人說現在是沒有信仰的時代,中國人沒有信仰。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綿延數千年沒有中斷,是沒有信仰嗎?

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璀璨奪目、獨樹一幟,是沒有信仰嗎?

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是沒有信仰嗎?

沒有信仰,能做到這些嗎?

如果非要說中國人沒有信仰的話,那是因為中國人沒有很好地傳承民族文化,沒有地很好地學習黨史國史,因此缺乏足夠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所以,感覺沒有信仰。

信仰是什麼?

信仰由信和仰兩個字組成。信,是指相信、信念、信服。仰,是指抬頭看,仰視、尊重。都是人字旁。說明,信仰是人應該具有的一種在精神上和靈魂上對某種事物的信念和尊重,或者說仰望。

我們對本民族、本國家、本執政黨的東西缺乏了解,所以缺乏相信、缺乏尊重、缺乏仰視,所以就缺乏信仰。

說到這,好像說大了。

是嗎?道斯一直把《聖經》貼在心口上,我們怎麼不覺得那個大而空呢?反而我們要為他鼓掌。

我們自己呢?有人覺得紅軍戰士在犧牲之前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有點假,甚至還有人丑化民族英雄,其險惡用心不說已經突破國家和民族的底線,我覺得那已經突破了人性的底線。

 

2016年,讀書會社交平台www.dushuhui423.com策劃了“永遠的長征”圖書征集活動,征集各類圖書100余種。我隻認認真真地看了其中兩本,一本是《長征:前所未有的革命》(【美】哈裡森·索爾索茲伯裡著)和《紅星照耀中國》(【美】埃德加·斯諾著)。單說這兩本書,我的心靈一次一次,像被鋼鉅嶺的炮火轟炸過一樣。

比如說,過草地時沒有吃的。即使有糧食也無法生火,因為沒有可以著火的柴禾。紅軍把沒有磨過的青稞谷粒生著咀嚼下肚。粗礪的青稞種子撕扯著戰士們的腸道。部隊裡有一半人患了血痢。粗糙的谷子和麥粒帶著血跡從腸道裡排泄出來。后衛部隊飢餓難忍,隻能從前面同志留下的糞便中尋找可食之物。他們像麻雀從馬糞中啄出燕麥粒一樣把沒有消化的谷子和麥粒挑揀出來,洗淨煮開,吞下肚去。

這樣的描述,難道不撕扯著我們的心臟、腸子和肺子嗎?

比如說,紅軍指揮員中的傷亡率很高。他們向來都同士兵並肩作戰,團長以下都是這樣。單單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說明紅軍同擁有極大優勢的敵人作戰的能力了。這就是紅軍軍官習慣說的“弟兄們,跟我來!”而不是說“弟兄們,向前沖!”

彭德懷同志說,戰術很重要,但是如果人民的大多數不支持我們,我們就無法生存。我們不過是人民打擊壓迫者的拳頭。

這樣的描寫不能像子彈一樣穿透你的心臟嗎?

而這樣的撕扯和穿透,被我們淹沒了。

無論是作家、編劇,還是圖書、影視劇都應該打撈這樣的真、這樣的韌、這樣的美。

然而,遺憾的是,我沒有看到,或者說沒有看到這樣震撼心靈的東西能在廣大老百姓中播洒。我們願意花上百元買一張電影票接受別的價值觀並且為之鼓掌,而不願意靜下來捧起一本長征的書接受我們自己的洗禮!

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那麼,責任最大的是不是那些所謂的作家、出版家和廣大文藝工作者呢?

看看電影《血戰鋼鉅嶺》。它的故事很好,講得更好。它把最真實的東西全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那被子彈打透的胸奔涌而出的鮮紅的血,被炮火轟過的雙腿一絲一縷的肉,被彈片打爛的肚子涌出的一堆腸子……血腥到心裡不舒服,但是它告訴我們,這就是戰爭。

不說“中體西用”吧,就是最基本的態度“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首先要認同本民族文化”也是應該持有的。沒有本,何談用?沒有本,怎麼用?沒有本,要什麼用?沒有本,要用干什麼?

201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也是井崗山革命根據地建立90周年。我們能做什麼呢?借用道斯的話,One More One More,讓我們一起打撈我們的信仰。

還等什麼?說你呢!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