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停車難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民生痛點。但同樣是首都,東京的停車問題就解決得不錯。從人口密度和機動車密度來說,東京都遠遠超過北京。東京的道路遠沒北京寬闊,多數是彎彎曲曲的小路,但是並未限制外地車輛和車型,無論大貨車、小轎車還是摩托車,無論何時都能自由上路。
東京為何沒有停車難問題?其實他們的措施很簡單。首先,如果你不能確保擁有自己的停車位,你就沒辦法買車。日本1962年6月開始實施的《車庫法》規定,汽車擁有者必須確保擁有存放場所,不准將道路作為汽車的保存場所,違者將受到重罰。
開車出行,照樣不愁停車位。東京雖然面積狹小,但各種地面停車場、地下停車場和立體停車場隨處可見。有時一條胡同內有好幾處停車場,幾乎都是無人值守的機器收費模式。在東京,投資蓋房子出租營利,成本回收非常緩慢,而建個停車場則投資少、見效快。記者每晚散步的路邊,還有人見縫插針,利用狹小的地皮建了一個隻能停一輛小轎車的停車場。
隨處可見的停車場,無疑極大方便了本地和外來車輛。這些停車場有的車位完全承包給附近居民﹔有的部分車位承包給個人。如果有人隨意停車,車位主人完全可以報警,所以一般沒有人敢佔這種小便宜。
停車場的收費根據位置和需求多少來確定。包租一個停車位,在市中心每個月花費六七萬日元也不罕見﹔而在城區邊緣,一般每月隻需兩三萬日元。在東京市中心,有的停車場一小時需要1200日元﹔而在城區邊緣,有的停車場一小時隻需要200日元。對公寓樓和辦公樓來說,建立必要的地面或者地下停車場,早就是必備的硬件。
當然,解決停車難最根本的還是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如果大批人無法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必然要開車,這不僅容易造成擁堵,還會導致停車困難。實際上,在經濟高速增長期、國民都能買得起車之前,日本就建立了完善的公共交通體系。
東京的機動車擁有量雖然很大,但是一般被用於購物和兜風。東京及周邊地區的市民和上班族最主要的出行方式是乘坐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的電車(輕軌)。記者曾聽日本朋友說:“日本人沒有奢侈到開車上班的程度”。這是由於,電車快捷、准時,坐車還能打個盹,不會出現開車時因意外情況而無法准時到達單位的情況。
東京13條地鐵線總長超過400公裡,而輕軌電車線路更承載了年客運總量的一半以上,這種立體化交通網為東京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提供了硬件保障。據統計,東京中心區的居民一般步行最多15分鐘即可找到所需的地鐵、電車或公共汽車站。除了地鐵和輕軌電車外,東京專門鑽小胡同的公共汽車則很好地滿足了不急著辦事的老人們的需要,讓離車站較遠位置的老人也能輕鬆搭乘。
在日本,一般的汽車並不算昂貴消費品,尤其是二手車,多數隻要二三十萬日元就能買一輛。有時甚至零日元,這是由於汽車屬於粗大垃圾,報廢汽車還要掏錢,所以樂得白送。對於行事低調的日本人來說,無需用汽車來炫富。無論是公司裡的部長還是普通職工,大家都乘坐電車上班,並不覺得開車就高人一等。
日本把軌道交通分為3類:一是市內軌道交通,包括地鐵、路面輕軌等﹔二是城郊軌道交通﹔三是城際軌道交通,包括新干線。城郊軌道交通的特點是,同樣一條線路上行駛的列車分為各站停車的“普通車”、部分車站不停的“快速”“准特急”和隻停大站的“特急”等。根據不同的目的地,人群可以分別選擇乘車。
如果是乘坐“特急”列車,即使是去幾十公裡外的地方,比去市內一些地方還要省時間。通過縮短交通時間來化解地域距離,也就感覺不到空間之大了。這樣,很多居住在東京周邊的上班族,即使距離東京七八十公裡,也可以乘坐電車來東京上班。這樣,既避免了交通擁堵,也避免了停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