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出於籃》折射 “人性的珍珠”

《青春出於籃》是一本充滿人生激情和哲理的出色小說。提到這樣的高度,並非無原則的稱贊。寫的雖然只是“籃球”,展開的場景是校園、籃球場,敘述的卻是一場又一場緊張刺激的角逐。每一種情節的設計,都包含著作者的苦心﹔每個人物輻射開來的影響、個性、人際關系,都是現代社會的縮影﹔而個中的主線——似乎“拼湊”的弱者“挑戰者隊”如何戰勝“不可一世”的伯仁校隊──則蘊含了人生最可貴的真理——“人生充滿選擇,生命由你填色”。
越讀下去越感動,越讀下去也越激動。我被小說中以傅霖、李俊文為代表的“挑戰者隊”的一群少年人的頑強斗志強烈地感動,也被本書作者陳葒老師熱愛青少年、對學生們充滿鼓勵、關愛、諒解的深情所深深激動。一個人的命運,在很多情況下,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握﹔隻要敢於拼搏,加上天時、地利、人和諸種條件,命運便可以改觀。無論學業、事業、健康、運動場的競技,無不是如此。
作者在小說中完全不說教,他寫得十分投入,也付出了很真誠的感情,讓我們感到,他的“小書”實際上體現的是深刻的人生大道理。這是《青春出於籃》緊緊地吸引著我們的原因。作者用藝術演繹讓我們在潛移默化中感覺和接受這些寶貴的東西。
任何事物,未經嘗試,不要輕易言敗,一經嘗試,就要努力爭取,屢敗屢試,直至勝利和成功。這又是《青春出於籃》所給予我們另一顆“人性的珍珠”。
在我們讀書時、走上工作崗位時,這種不甘失敗、不認輸的精神實在十分重要。畢竟學習、事業之路曲折坎坷,人一生要完成“生命之責”也不可能風平浪靜。一個人假如懦弱而欠缺“嘗試”、爭勝之心,很容易一跌跤就爬不起來,繳械投降。《青春出於籃》寫到末尾,傅霖被嚴重踩傷,但堅持不退場,卻是守在籃下,將球甩出,“皮球在半空劃出一條曲線,像一道七色彩虹射向對面的籃框”取得關鍵的、最后的爭勝一球。作者描述這“驚天一球”時,將“人球合一”的境界寫得十分美妙和抒情,蘊含了他“未到最后,不能輕易言敗”的堅強信念,任誰都會被深深感動。
《青春出於籃》是小說,不是電視播映的現場比賽或錄像播放,雖然在描寫幾場關鍵的比賽時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現場觀賽”的生動效果,這証明作者本身也必是籃球好手,否則不可能寫得如此正規、在行、具體和細致。我們現場看籃球賽,大都是看形態動作,許多細微之處一瞬即逝﹔但小說卻有“把片刻變成永恆”,“將時間凝止”的功能。作者筆下的一場又一場比賽,最終的目的是表現和刻畫人性。這是現場所不能給我們的。作者將人性表演借球場比賽中刻畫的嘗試,是該書出色成功的因素之一。
好看的小說,其實分兩種。世上絕沒有所有讀者都喜歡看的小說,各類讀者的要求是不同的。所謂“好看”一種是情節的吸引,娛樂性夠強,但缺乏意義,尤其是思想意義,可稱為缺乏深度﹔另一種,除了情節曲折吸引,人物形象生動之外,還有現實意義,即所謂好的意識,好的品位!《青春出於籃》屬后者。
要保持一顆純真之心,進入成人世界之后已是不容易的了。讀作者在小說中的每一句對白,讀他對同學們心態的各個不同又細致可感的心態刻畫,很多時候,我們會以為作者肯定就是他們其中一員。成人世界失落的純真童心,完全可以從《青春出於籃》中再度找回,從中讓我們感到滿足,深深被感動。從而我想到,熱愛青少年,乃是一部少年文學能否寫好的關鍵。唯有熱愛青少年,才有可能對他們的優點做出熱烈的肯定和贊美,對他們的缺點充滿包容和諒解,相信他們會在成長過程中吸取教訓,從而改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