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輿情調查,要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矛盾

高路

2016年12月20日08:47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輿情調查,要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矛盾

  因為罵了記者,還有一段不合適的言論,清博大數據公司副總裁傅文仁將自己置於記者被打事件的旋渦之中。傅文仁隨后作出道歉,但這份道歉依然沒有點到問題的核心。

  記者在社會中起的作用毋庸贅言,但因為傅身份特殊,有多重職業背景,傅所說的那段關於如何應對輿情的話,倒是值得社會好好討論。

  其實,輿情分析並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從古至今一直都有,隻不過表現出來的方式不同而已。問計於民,是一種輿情分析﹔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也是一種輿情分析。傾聽民意是溝通政府和民間的一種橋梁。

  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讓輿情調查變成一種職業化的行業,以前我們要做輿情分析,是個非常復雜的事,得做大量的調查,走訪大量的家庭。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社交媒體的發達,現在通過大數據與雲計算,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大家的看法,已經可以做到原汁原味、精准到位。

  哪些是吐槽,哪些是情緒,矛盾點在哪,為什麼引發這種不理性的情緒,一份專業的輿情報告會將事情的發展演變揭示得清清楚楚。不但要給出專業的分析,還要給出專業的處理意見,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一份專業的報告不僅有助於政府部門及時作出回應,也有助於政府部門從更大的社會背景中分析看待並解決問題。

  所以,輿情分析用得好,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施政工具。有時候,正是因為回應與處理方法不專業,結果鬧出了更大的風波。事情本身不大,因為應對失策引發的次生災害反而烈度更高。

  但是,不管用什麼辦法,也不管多麼專業的輿情分析,最終的立足點是解決問題。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自然情緒就平復了,有一個好的認知態度,群眾自然無話可說。反映的問題對的虛心聽取,不對的做好解釋工作。讓老百姓滿意,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關鍵取決於你怎麼反省自身,怎麼對待別人。有些問題一時半會理不清楚,短時期裡得不到解決,好的輿情分析就會為最終辦法的出台,留下時間和空間。

  從傅文仁的言論看,他建議有關方面不要去正面回應問題,而是要側面煽動網友去質疑記者的身份、動機等,從而消解掉社會對於記者被打以及營養午餐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拿他的話說,就是“把火引到記者身上”,並斥被打記者為SB,這就不是輿情調查所要求做到的客觀公正,不是在試圖解決問題,而是在制造矛盾。

  傅是用投機的方式對待輿情分析,甚至把分析當成了找破綻混水摸魚的一種辦法,用他所謂的專業分析,來告訴有關部門如何在不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輿情。這種辦法短時間裡看起來有效,但長期看並不利於形象的樹立。一個不誠懇的應對所引發的后果遠遠超出一般的想象,傅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回應,反而會讓地方政府陷入更大的麻煩之中。這才是真正的不負責任。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