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編輯手記:構建良性經濟循環體

鴻 亮
2016年12月09日03: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從2000年北京、上海等8個城市被確定為全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以來,經過10多年努力,我國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取得很大進步,但垃圾分類“分什麼”“怎麼分”“分類之后怎麼處理”的路徑和技術還沒有達成共識,甚至還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垃圾分類標准。

  在垃圾產生、收集、分類、運輸、處理過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群體和利益,任何一個環節出梗阻,垃圾回收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比如,假如回收利用與政府設置的分類收集之間未能有效對接,垃圾分類就會形同虛設。再比如,垃圾運輸環節如果僅靠環衛部門,變相的壟斷也會給運輸造成困難。從這個角度說,廣州“西村模式”,政府主導、全民參與、企業運作、社會組織推動,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我國垃圾分類工作之所以進展不大,除了底數不清、目標不明、缺乏責任主體等原因外,還有個重要因素是缺乏經濟調節手段。在發達國家,塑料瓶子、廢紙可以賣錢,人們就會主動將其挑出來回收﹔在巴西,一家高科技企業發現香蕉皮可以提取高效去污劑,香蕉皮就被挑出回收……如果在垃圾分類回收上形成一個良性的經濟循環體,讓生產廠商、消費者、環衛部門、運輸物流及處理利用的市場主體都能獲得充分利益,垃圾分類現狀就可以得到改變。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09日 06 版)

(責編:劉軍濤、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