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高校學位點瘦身也是供給側改革

晏揚

2016年10月21日08:37  來源:京華時報
 
原標題:高校學位點瘦身也是供給側改革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日前正式公布《關於下達2016年動態調整撤銷和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全國175所高校大幅撤銷了576個學位點,包括部分博士學位授權點。同時,共有178所高校增列了366個學位點,增列的學位點數量大大少於撤銷的學位點數量。

  一下子撤銷576個學位點,力度很大。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急劇擴大,學位授權點隨之遍地開花。經過近20年的累積,學位點“臃腫”問題越來越突出。去年,學位點“終身制”被打破,學位點開始“有上有下”,今年一下子撤銷576個學位點,既是改革學位點授予制度的成果,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之前累積的問題有多麼嚴重。

  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高校的不少專業落后於時代,在社會上已無用武之地。這是正常現象,也是必然趨勢,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展,總會有一些老專業被淘汰,正如高校的專業設置要因時而變一樣,高校學位點的設置也要與時俱進,不能因循守舊、抱殘守缺。二是有些高校的學位點名不副實,師資力量弱,教育水平低,人才培養質量差,導致學位“注水”,文憑貶值。這無疑是不正常現象,有些高校片面追求“大而全”,乘著“擴招”東風盲目設置專業,注重泡沫式繁榮而忽視內涵式發展,申請了學位點卻不努力建設學位點,把學生招進來卻不能提供良好的教育,不異於浪費高等教育資源。

  “不合時宜”的老專業,該淘汰就得淘汰﹔誤人子弟的學位點,該撤銷就得撤銷。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從來不是靠數量取勝,而隻能靠質量取勝,走內涵式發展之路。如果說推進“雙一流”建設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加法”,那麼學位點的撤銷就是做必要的“減法”。顯然,做“減法”正是為了更好地做“加法”——隻有撤銷不合格的學位點,讓學位點“有上有下”成為常態,才能倒逼高校提高教育質量,集中力量建設一流學科。

  無論是建設一流大學還是一流學科,高等教育的最終目的,都是為社會培養人才。就此而言,高校學位點“瘦身”也是一場供給側改革。目前,高校畢業生看似“供過於求”,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甚至“畢業即失業”,但實際上,很多用人單位也經常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甚至“一才難求”,人才供求的“結構性矛盾”相當突出。個中原因,主要在於高校的很多專業設置滯后於時代,加上人才培養質量總體不高,導致高校的人才供給不能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人才的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而大幅度調整學位點正是改革的一個著力點,通過優化高校學科布局,引導高校走內涵式發展之路,以期為社會提供更多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學位點“瘦身”雖好,但還要防止反彈。為此,不僅該撤銷的學位點要撤銷,而且在增列學位點時要嚴把“質量關”,避免一擁而上,重蹈覆轍。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