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學者話長征】重走長征堅定信仰 居安思危奮勇前行

王鵬

2016年10月20日09:0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2016年10月19日下午,“聆聽歷史回響、思考中國奇跡”——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外學者交流活動座談會延安站舉行。

延安是革命聖地,但於我是熟悉而又陌生。我是第一次踏上這片傳奇般的熱土,在歷史與現實的交錯中,在耳聞目睹當年紅軍的事跡、遺跡的過程中,在與當地干部群眾的深入交流中,精神為之振奮。在這次洗禮靈魂的尋根之旅中,作為一名青年黨員,長久以來縈繞在筆者心頭的一個問題被逐層揭開謎底:為什麼一支衣衫襤褸、裝備簡陋的隊伍,能夠力排萬難、屢挫強敵,縱橫二萬五千裡,會師陝北?為什麼這枚星星之火在這片並不算富饒的土地上,不僅頑強的生存下來,而且在十三年后以燎原之勢,席卷華夏,完成驅逐外辱、解放全國的歷史使命?他們究竟靠的是什麼?

早就知道紅軍有“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傳統。可是,他們憑什麼能夠做到這些?他們不怕死、不怕苦的動力、源泉到底是什麼呢?研討會上,幾位老紅軍的發言如醍醐灌頂一般,一下子把筆者的困惑給解開了:紅軍不怕死不怕苦,還只是表現,其背后所蘊藏的真正力量是一種精神優越感——有了這種優越感,他們才能做到不怕死、不怕苦,不畏強敵、不屈不撓。一位當地的干部如數家珍般援引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一書中的原文為我們答疑解惑:“剛到陝北的紅軍,是歷盡苦難的殘破之師,但是他們不僅毫無氣餒,反而依舊是信心百倍,擁兵三十萬的張楊也視紅軍為精神導師。在城市也是,截至1933年,‘左傾路線’令中共的白區力量全軍覆沒,可是,到35年12•9運動時,力量又迅速恢復了。那個歷史時期,中共堪稱‘不死鳥’。從1927年被屠殺到迅速在城市農村展開反擊,從白區全軍覆沒、紅區被迫長征到12.9和會師陝北,屢仆屢起,中共的精神優越感始終不曾動搖。”

什麼人可以成為精神導師?唯有掌握真理與信仰的精神貴族。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延安新聞紀念館,仰望圖片牆上那一張張雖略帶稚嫩、卻目光堅定的面龐,雖瘦削卻孔武有力、昂揚著無窮斗志的年輕身體,我頓時明白斯諾之言不虛,“裡面的紅軍,從朱毛到普通戰士,一個個光芒四射,簡朴而又軒昂,瘦削而又強健”。相比之下,那些在敵佔區、國統區錦衣玉食、纏綿在大煙與酒色中的政客、官僚、軍閥們,在這樣一支鐵軍面前,就算握有再先進的武器也是難以取勝的——歷史一次次証明了這一點。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