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猛料”十足的反腐專題片發人深省

石川

2016年10月19日17:5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全國人大環資委原副主任、雲南省委原書記白恩培,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和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等多名落馬的省部級官員同時“亮相”,現身說法。在視頻鏡頭中,他們對自身的違紀違法行為進行自我剖析和懺悔。

《永遠在路上》“猛料”十足,披露了不少鮮為人知的情節。無論貪官落馬前后的容顏落差,還是不無誠意的懺悔﹔無論貪官處心積慮地追求奢靡的細節,還是不顧底線地大肆搞迷信的場景……無不讓人受到觸動。

名為中紀委專題片,實是反腐警示片。警示廣大官員手莫伸,絕不能觸及黨紀國法。“世路無如貪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殷鑒不遠,教訓就在身邊,唯有引以為戒才不會蹈其覆轍,唯有敬畏黨紀國法才不會跌倒。

“青絲要知廉潔早,莫待進牢愁白頭。”伸手必被捉,等到落馬后再后悔,已經晚了,也許其存在意義,只是向其他官員提供反面教材。

當前,在中央強力反腐下,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如果每名黨員干部都能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又怎能落馬?

觀看《永遠在路上》,我們應該將關注角度落在如何更好地防腐,如何遏制官員變質的態勢。

有貪官說:“從小我們吃過很多苦,所以是從貧寒之家出來的,從小就痛恨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貪官,我感覺這是一個莫大的悲哀。”短短一段話,意味深長,啟人深思。這種蛻變尤其令人悲哀,這話最讓人深思之處在於,當年的窮孩子為何成了大貪官?當年頗有志向的才俊,為何淪為為人不齒的腐敗分子?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一些官員隨著權力越來越大,敬畏意識卻在弱化,理念和信仰拋了錨。為了享樂而將黨紀國法拋在腦后,甚至有一種再不撈錢就來不及了的“緊迫感”。比如有貪官稱,(看到商人)住豪華房子,坐豪華車,還買私人飛機。(我)也追求像他們一樣的生活,這思想就變了。當官就別想發財,如果追求奢靡,必然摔跟頭。

權力越大、誘惑越多,越須兢慎,否則就可能掉入陷阱。周本順說過,我隻看到了裡面的五光十色,沒有看到裡面的刀光劍影。商人和你勾肩搭背,投你所好,顯然不會做賠本買賣,而是有求於你,以誘餌釣大魚。以白恩培為例,其妻子看中個手鐲,大概1000多萬,讓某商人購買。如果不是白恩培手握大權,能夠滿足商人所需,他們會如此舍得下血本嗎?

權力越大,也越須受到制約和監督。周本順陳述了這樣一個細節,“一個市委書記本來應該早抓的,但是一直拖著不抓,中紀委催問了才抓,還有幾個市級領導、廳級領導本來都應該抓的,最后都在我所謂的把握之下沒有抓”。眾所周知,中央一直強調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可到了周本順那裡,該反的貪官卻不反,在其把握下該抓的貪官居然沒有抓成。這不是一件很令人震驚的事嗎?如果地方一把手像這樣大搞一言堂,恐怕會干擾甚至瓦解中央推進的反腐事業。

可以確信,反腐敗會繼續保持高壓態勢,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並且,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一旦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明顯形成,官員想腐敗也不易了。“人生都是現場直播,沒有辦法重來”,一旦伸手就可能被捉,一旦貪腐就會身敗名裂,正因如此,更該系好第一顆扣子,絕不貪腐。

(責編:王倩、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