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學者話長征】凝聚中國力量,走好我們這代人的新長征路

王傳寶

2016年09月26日14:06  來源:光明網
 
原標題:【中外學者話長征】凝聚中國力量,走好我們這代人的新長征路

  作者:南京政治學院軍事傳播系教授 王傳寶

  有這麼一個動人的故事。長征前夕,江西瑞金華屋村的17位入伍青年種下17棵鬆樹,以寄托對家鄉的眷戀,當地人稱其為“信念樹”。這17位青年后來都犧牲了,華屋人逢年過節都會來“信念樹”下祭拜革命烈士,勉勵子孫不忘革命精神。“信念樹”,多麼好的名字,多麼深刻的內涵。這種對勝利的渴望,成為一種不可磨滅的信念,哪怕這種勝利只是為了活著的人,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正是有著這樣的不可戰勝的信念,才激勵著無數紅軍將士,頂風冒雪,面對槍林彈雨而勇往直前。這種信念是從哪裡來的?這是一直回旋在我們腦海裡的疑問。

  近日,和參加“聆聽歷史回響,思考中國奇跡”活動的中外青年學者一起,走訪了革命老區瑞金的許多地方,感觸頗深,也拉直了我們心中的問號。當年,為什麼那麼多老區的熱血兒郎願意義無反顧地跟著共產黨鬧革命?老區人民為什麼毫無保留地堅信這支工農武裝就是他們的子弟兵、這個紅色政權能夠給他們的未來以希望?通過參觀和訪問,觸摸那段滾燙的歷史,我們似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紅色政權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將人民的利益置於前所未有的位置,讓當地的百姓自覺地融入到反抗壓迫和剝削的斗爭洪流中,相信他們所支持、他們所從事的,是事關自己切身利益的偉大事業,這才有“十送紅軍”的動人與真誠、送郎上陣打敵人的堅定和無悔。正是由這樣一些人所組成的紅軍隊伍,在長征中始終懷抱著一個必勝的信念,才最終完成了一個歷史上“不可能完成”的人間傳奇。

  長征,是黨領導紅軍完成的一次由危轉機的史詩般的壯舉。外有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身邊是國民黨重兵的圍堵。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民族大義為重,置人民的利益於前,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不懈探索革命道路,善於分析和總結經驗教訓,並最終戰勝黨內的錯誤思想。從而保証了黨對紅軍的絕對、堅強而正確的領導,這才能夠將一次危機四伏的被動撤退,變為一個開創革命新局面的起點﹔將一段險象環生的艱難跋涉,變成一曲英雄史詩和勝利的凱歌。如果說長征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那麼,這個豐碑,將穿雲破霧,超越時空,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復興的取之不竭的精神資源。

  在參觀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時,習近平總書記號召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征精神,繼續在新長征路上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奮勇前進。習總書記特別指出,“現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今天的中國,已經遠遠不同於當年長征時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情形。中國共產黨率領人民通過改革開放、振興經濟,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當前中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明確提出了“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的“三個前所未有”科學論斷。

  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並不意味著前面將是坦途。進入世界舞台中心,就意味著進入世界擂台中心,面臨的挑戰也將是巨大的。對此,必須要有清醒的危機意識。在周邊,無論是南海仲裁案鼓起的濁浪,還是釣魚島事件策動的緊張,還有朝鮮半島由美韓執意部署薩德而是引發的沖突,都讓我們警惕。在國內,隨著反腐的深入,改革正向深處推進,所遇到的阻力也越來越大。經濟轉型,正在爬坡過坎,前面征途漫漫。這種種表明,我們必須要有當年一樣的危機意識,要發揮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作風、善於審時度勢的優勢,勇於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的挑戰。要從長征精神的豐厚資源中汲取力量,通過進一步改革,給人民一個清晰的期許,充分動員人民、團結人民、組織人民,凝聚一切中國力量,萬眾一心闖大關,才能再一次成就新長征的偉業。

  知易行難。越是亂花迷眼,越要咬定青山。對當前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要有清醒理性的認識、清晰准確的定位、審慎樂觀的態度,像習總書記反復強調的那樣,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今天,所有中國人,都需要從長征勝利的豐沛資源中,去體會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需要從長征勝利的壯舉中汲取奮進的動力,需要用長征精神來凝聚中國力量,為順利完成“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而奮斗不息。(王傳寶)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