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誰還在對“電擊治網癮”上癮?

鄧海建

2016年08月17日11:02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一位毀譽參半的醫者,一項頗具爭議的療法,一個吸金無數的產業,一群接受電擊治療的“網癮”少年……近日,一條名為《楊永信,一個惡魔還在逍遙法外》的朋友圈文章讓楊永信和他的網戒中心再次走進公眾視線。有媒體調查發現,“電擊治網癮”,叫停七年仍受熱捧、地方政府為其站台背書……類似網癮治療機構亂象,可謂經年未解。

網癮算不算病還不好說,但,非法網癮治理機構盆滿缽滿已然板上釘釘。命案也好,暴利也罷,在這條灰色產業鏈上,隱喻的其實是一連串的合謀與失守。

2006年創辦,2009年曝光。當年7月,衛生部致函山東省衛生廳,叫停“電擊治療”﹔然而數據顯示,2009年后,每年仍有數百名青少年被送到這裡,接受“戒網治療”。可見,國家部委的行政禁令下,楊永信的網戒中心依然是“停不下來的節奏”,追本溯源,無非還是權與利曖昧痴纏的游戲:比如過去幾年間,臨沂市官方和網戒中心互動頻繁。今年1月10日臨沂市舉辦臨沂網戒中心成立十周年暨網癮戒治高峰論壇,當地副市長還出席了相關活動。隨后的4月25日,臨沂市科技局在臨沂網絡成癮戒治中心召開“網癮戒治綜合干預(教育)模式的研究”科技成果鑒定會,楊永信在會上作項目總結報告。比如很早之前,楊永信本人曾對媒體宣稱,截至2009年,他的網戒中心已收治學員3000多人。粗略計算,總計收費高達8000余萬元(這一數字還未包括學員因為違規加圈被罰的現金)。一句話,多金則多能,而地方部門對網戒中心的態度,亦是寫在臉上、擺在台上。

如果用十六字概括所謂的“網戒中心”,不過就是——家長有病,孩子吃藥﹔掮客逐利,監管失語。

這到底是治病救人還是借機斂財?主管部門叫停,就“換個馬甲”登場﹔暴力體罰不斷,卻如沒事兒人一樣。按圖索驥就能找到的一眾違法機構,卻在輿論監督下打而不死、禁而難絕。沒有專項檢查,也沒有聯合執法,更別說主管部門雷霆叫停了。這背后,無非三重肇因在作祟:一是網癮究竟是不是洪水猛獸,迄今沒有官方定論,或者官方的聲音還很小。於是,家長很糾結,結果隻能選擇“寧可信其有”。二是各種“網戒中心”儼然成了破窗效應,游走在醫療與巫術之間,以恐懼手段戒斷生活習慣,一旦受市場追捧,愈發癲狂而極端。三是地方監管裝聾作啞,或因利益關系出現“屁股決定腦袋”式執法。不肯管、不會管,最后等“網戒中心”成了經濟支柱,想管就再也管不了了。

吸煙成癮的無須電擊,嗜酒如命的不必治療,為何對網絡依賴程度深一點的孩子,就要遭遇摧殘與折磨的命運?治癮如同治水,宜疏不宜堵。何況,網癮還未必算是一種病。說到底,“電擊治網癮”令人上癮,不過是懶惰思維下的路徑依賴,不過是權錢合謀下的放任與陷害。今天,該對“電擊治網癮”等療法說不了,而這,不僅僅是為了救救那些可憐的孩子。   

(責編:王倩、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