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人們遲早會看厭歷史文化資源之爭

楊三喜

2016年07月20日08: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人們遲早會看厭歷史文化資源之爭

  爭搶人名、地名,有多少是出於對歷史文化的認同、保護與傳承,又有多少是為了經濟利益呢?

  媒體報道貴州省、湖南省多地打響了爭奪“夜郎”文化開發之戰,貴州的赫章縣、桐梓縣、石阡縣,以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縣等均參與。這場古夜郎文化爭奪戰為人名、地名歸屬之爭增添了新的案例。

  不管是貴州的赫章、桐梓還是湖南的新晃都提出自己才是夜郎都邑所在地的各種証據。遵義桐梓認為桐梓是夜郎古國的中心,轄下桐梓縣夜郎鎮是全國至今唯一仍以夜郎命名的行政區域,曾經是唐、宋夜郎縣城,是唐代詩人李白流放地。而新晃強調早在秦漢時期它就是夜郎古國治地,作為中國稻作、鼓樓、巫儺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新晃延續了“竹崇拜”“牛圖騰”以及斗牛、斗狗等夜郎文化。赫章則有大量的夜郎古國時期的重要文物出土,這是其最有競爭優勢的証據。

  古夜郎國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最重要的王國,其統治地區一度東至湖南西部,西至雲南東部,南至廣西西北部,北抵長江。但在西漢時期,古夜郎國的領地縮小,僅統治今貴州地區。因為歷史久遠,古夜郎的統治范圍又不斷變化,真要論証究竟哪裡才是古夜郎的都邑,何處是古夜郎文化的中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許根本無法得到一個公認的答案。

  貴州、湖南多地爭奪夜郎古都邑的現象其實再尋常不過,這種所謂“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做法已經盛行很多年了。據媒體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全國見諸報端的名人故裡之爭就超過百起。舉凡一個名人故裡,不管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還是隻存在於神話故事、傳奇小說中,都會出現相關地方爭搶的局面。去年電視劇《琅琊榜》火了之后,竟然還有幾個地方為“琅琊閣”大打出手。哪怕是西門慶故裡,也有地方爭得頭破血流。

  大多數人熟知夜郎,歸功於“夜郎自大”的故事。但是對於爭奪夜郎古都邑的地方政府來說,這個成語是褒是貶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有名,而且它的知名度能夠帶來資源。爭搶人名、地名,有多少是出於對歷史文化的認同、保護與傳承,又有多少是為了經濟利益?如果是為了前者,那西門慶故裡之爭,所要保護和傳承的又是什麼?

  2010年,湖南新晃縣就在長沙召開了夜郎古國策劃評審會,並對外宣布將斥資50億元重建古夜郎國。赫章縣也早就制定了在古夜郎文化出土處建設考古遺址的整體規劃。這些規劃和遠景的前提,都在於它們能夠得到關注,吸引游客,引來更多的投資。

  地方政府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爭奪人名、地名歸屬等歷史文化資源無可厚非。但是,從這類無休無止爭奪戰中,我們看到的是地方政府引進投資、發展經濟手段的匱乏和單一,所以才不得不過度倚重這類歷史文化資源。

  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爭奪,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帶動經濟的發展,並給民眾帶來實惠,其實還是一個未知數。而且,如果沒有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與利用,隻不過是想投大眾之所好,滿足一部分民眾對歷史文化浮在表面的喜好,那麼隨著名人故裡、歷史遺跡充斥神州大地,民眾看熱鬧的心態也會慢慢消失殆盡,這些所謂的歷史文化資源將變得一文不值。就算成功奪了過來,最后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