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金台視線:守時,人際交往最基本的教養

劉建華
2016年07月05日09: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遲到一分鐘”意味著什麼?應該說,一般情況下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比如上課遲到一分鐘、上班遲到一分鐘、約會遲到一分鐘,開會遲到一分鐘,這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別說遲到一分鐘,遲到10分鐘、半個小時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然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遲到一分鐘就可能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比如在今年的高考過程中,山東煙台市的一位考生因為遲到了一分鐘,就被攔在了考場門外。老師和家長為其說情,但考場工作人員嚴格執行規定,最終考生與英語考試失之交臂。

  其實,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老師就教導學生上課不能遲到,進入職場后,絕大多數單位都有按時上下班的規章制度,但為什麼總是有人不守時呢?

  從個人主觀上來講,有的人認為不守時是“小事一樁”,無傷大雅,單位負責人對遲到早退的人最多也是口頭提醒一下、批評兩句。長此以往,人們形成了不守時是“小意思”的觀念,正如本版來信所反映的,開會通知了三遍,依然有人遲到﹔耽誤兩小時,毀了一筆好生意﹔公交車成了“私家車”,司機想跑車就跑,想不跑車就不跑,害苦了等車的老百姓﹔同行游客一再“失蹤”,浪費其他游客的時間……類似不守時的現象,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而像有能力的銷售經理因遲到早退被辭退的事例,在現實中似乎不多見。

  守時是一種嚴謹的工作作風,是良好的習慣和生活態度,是對他人的尊重,是責任感的體現,是誠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人的基本教養。許多成功人士和名人、偉人,都非常惜時守時。魯迅曾言“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成為名言流傳世間。聯想集團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非常注重守時。有一次,溫州商界邀請他去當地交流,出發那天暴雨侵襲溫州,柳傳志搭乘的飛機迫降上海,工作人員建議第二天早晨乘機飛往溫州,柳傳志擔心飛機再次延誤影響參會,叫人找來汽車連夜趕路,終於在第二天早晨6點趕到了溫州。柳傳志嚴格的“自律管理模式”,贏得了他人的尊重與敬佩。

  對個人而言,守時是人際交往的一座橋梁,你的每次守時,會讓對方覺得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一個有教養的人。對單位而言,沒有人上班、開會遲到,沒有人浪費時間,人人都在最佳狀態下工作,這樣的單位一定是工作效率高、紀律嚴明、秩序井然的單位。對民族而言,一個守時、有教養的民族,一定是作風嚴謹、做事一絲不苟、積極向上的民族。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05日 20 版)

(責編:王倩、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