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中青報:優質生源成了價高者得的買賣?

楊鑫宇
2016年06月23日08:1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優質生源成了價高者得的買賣?

  高分生源的供需關系已漸漸逆轉,名校對高分生源的渴求越來越強烈,而考生很難有時間和能力充分取舍心儀的學校。

  每年高考結束,各大高校都會使出渾身解數,以在爭搶高分生源的“招生戰場”上搶佔地盤。有的招生人員直接把電話打到高分考生父母那裡,有的招生人員通過“簽約”提早鎖定高分考生,亦有招生人員為高分考生提供選擇專業優先權和其他特權。提供巨額獎學金也是招徠高分生源的老辦法,例如,今年暨南大學為高分考生提供最高10萬元的獎學金。

  對多數家庭而言,1萬元起,10萬元封頂的獎學金,是個大數目。然而,歸根結底,這些採用不同招生手段的高校,進行的還是一場“零和”的生源競爭。

  說這樣的競爭是“零和”的,可以從兩重含義理解。第一重含義是:不論各大高校採用哪種招生手段,高分考生數量也就那麼多,某學校多招到一個,其他學校就必然會少招到一個,不論各校招生手法多麼新奇,投入資源有多麼巨大,對總的教育發展沒有促進作用。第二重含義是:在招生競爭中投入的各種資源,既無益於提高教學質量,也無法轉化成更多有利於全體師生的教育資源,更不能給科研工作帶來任何幫助。用各種優厚條件作為“誘餌”,還會嚴重影響考生選擇學校和專業時的判斷力。畢竟,填報高考志願是人生大事。

  批評這些高校固然簡單,我們卻也有必要看到現實——當下,幾乎所有知名高校都會把大量資源投入到招生競爭中。去年,一場發生在清華和北大兩校招生人員之間的網絡口水戰,更是証明了頂級高校亦不能免俗。如果僅僅是一兩所高校這樣做,我們可以去批評這些高校,但大多數高校都這樣做的現實,難言高校招生體系沒有問題。

  恢復高考至今,先由考生按順序填報志願,后由各大高校統一錄取的模式從來沒有變過。在過去,高校錄取名額是稀缺資源,能考上大學就已經很不容易,高校也不愁生源。因此,這種不利於考生和學校雙向選擇的招生制度並沒有暴露出問題。但是,高分生源的供需關系已漸漸逆轉,名校對高分生源的渴求越來越強烈,而考生很難有時間和能力充分選擇心儀的學校。而且,考后的志願填報期是高校爭搶學生的主要時間窗口,於是,各大高校也就隻好放下身段,一門心思投入到這種看誰“出價”高的招生競爭之中了。

  如果考生們能真正“平行”地填報多個志願,由各個學校分別錄取,錄取結果出來之后再在被錄取的學校中慢慢選擇,各大高校又何必著急鎖定生源?而考生選擇高校的窗口期的延長,也將讓考生與家長能更冷靜地比較學校間的優劣短長,讓教學水平和學習環境——而非招生辦的“出價”——決定考生的最終去向。

  高考每年都影響著數百萬年輕人的前途,高考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這個道理沒有人不懂。簡單照搬外國錄取制度也許不可行,但是基於擴大考生與高校雙向選擇空間這個大方向,積極開展制度設計和相關調研,卻是可在短時期內落實的。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