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粽子混搭“美國隊長”“城會玩!”

離端午節隻有不到半個月時間,粽子已全面佔領各大商超的重要位置。由於今年粽子的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10%,不少商家以增加創新款式來分攤成本壓力。而今年粽子市場最大的亮點在於主流品牌全面向年輕化路線發力,更有傳統的端午節粽子披上了“美國隊長”等國際范“外衣”。
時下很多年輕人愛把端午節戲稱為“粽子節”,可見粽子對於端午節的代表意義。粽子年年有,怎麼做出新意是個難題。今年的粽子大走年輕化路線,除了口味上推出冰花粽等新口味之外,在包裝上也引入了“美國隊長”等年輕人喜愛的卡通形象。“美國隊長”包裝的“英雄粽”,均價達到18元一個。在我看來,這就是創新創意的價值。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質疑,蘊含傳統文化內涵的粽子跟“美國隊長”玩起了跨界混搭,是不是有點玩過了?有人認為,既然是傳統,就要原原本本地繼承,不加改動和修飾。這恐怕只是一廂情願而已。不說別的,粽子本身的包裝、內容、形態,在千百年來已經發生了無數次改變,我們今天以為的那些“傳統粽子”,在某個時期可能就被認為是“非主流粽子”。有學術研究表明,戰國時期最早的粽子其實是用竹筒包裹米飯,唐朝的粽子要用五彩扎線裹緊,“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是其真實寫照﹔而到了宋朝,粽葉有艾葉等更多選擇,甚至還有角粽、菱粽、錘粽等不同造型。若今天的粽子要苛求“傳統”“正宗”,認哪個祖、歸哪個宗恐怕都說不清。
讓各式各樣的粽子活色生香地保留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比讓它“原原本本”地留在博物館裡供人瞻仰,絕對是更好的選擇。而要讓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保有生命力,就必須主動跟上時代,不斷開拓創新。眼下,人們對於粽子這類傳統食品,開發的附加創意價值遠遠不夠。一味苛求傳統、正宗,與僵化守舊很可能隻有一線之隔。不久前,人人耳熟能詳的大白兔奶糖跟法國著名時尚品牌合作,推出新包裝后一盒128g奶糖標價80元高價仍供不應求。這對粽子怎麼跟上時代,國人怎麼玩好文化創意,應有所啟示。
當然,我並不認為所有粽子都要走年輕化、時尚化路線,而是鼓勵創新意識、鼓勵市場供給的多樣化:既能讓懷舊的人買到傳統粽子,又能讓愛新潮的人買到“非主流粽子”,還能讓用來選購禮物的人買到精致的禮品裝粽子……這才是粽子煙火氣和生命力的體現。否則,若市場上所有的粽子都千人一面、因循守舊,那麼距離粽子從老百姓餐桌上轉移到博物館展櫃裡的那天,恐怕已不遠了。
當下,社會對於創新意識的重視已無須贅言。但我們強調創新,也不必總是盯著大項目、大事件,從粽子包裝這樣的小細節上,也多一些主動創新的意識,也許就能積少成多,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和風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