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中青報:別把諾獎級成果歸結於“十年不發表論文”

王石川
2016年05月24日08:48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別把諾獎級成果歸結於“十年不發表論文”

  如果非要認為韓春雨從學術圈的泛泛之輩,一下子成為“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家”,那是對他的侮辱,忽略了他在科研路上的探索與攻關。

  前不久,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自然·生物技術》刊發了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的研究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河北科技大學官方網站介紹,該成果打破了國際基因編輯技術的壟斷,實現了中國高端生物技術原創零的突破。(《成都商報》5月23日)

  韓春雨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被稱為諾獎級科研成果,韓春雨本人也被描繪成一夜成名、一鳴驚人的科學家。坊間最津津樂道的則是他的“三無”身份——無顯赫的學術頭銜、無優越的實驗條件、無海外留學訪學背景,以及他“連續十年沒有發過文章了”的獨特經歷。仿佛越著眼於“三無”身份,越能凸顯韓春雨之牛氣和不同尋常。

  這種刻意制造的反差,盡管充滿看點,顯得韓春雨的科研路有一種傳奇色彩。這種反差還容易使人產生不寫論文也能揚名、沒有科研經費也能取得驕人成果的錯覺。

  真的如此嗎?梳理韓春雨的求學史和科研經歷,便知所謂一鳴驚人屬於夸張表達,奇跡並不存在。韓春雨先是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后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接受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訓練,2003年獲得博士學位。韓春雨師承名門,其博士生導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強伯勤——我國著名分子生物學家。

  用韓春雨的話來說就是:“我並非一些媒體所說的‘野雞大學’裡的‘草根學者’。讀博士時,我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強伯勤,接觸到當時如火如荼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這是當時世界科研的最前沿。”韓春雨曾談到他的博士畢業論文,該論文發表在《核酸研究》期刊上,“今天來看也仍具水准”。此外,河北科技大學的實驗室條件也不是像一些網友想象得那麼不堪,韓春雨說:“河北科技大學的實驗室條件雖然不是頂尖的,但可以滿足研究工作需要。”

  科研經費是否充足?按照韓春雨的介紹,學校先是提供了25萬元的學科建設資金,在他決定在“Ago”上搏一把的時候,又提供了另一筆科研經費。加上他申請到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有約40萬元可供自由支配的資金,可以滿足實驗室日常運轉。這說明韓春雨不缺經費。韓春雨10年未發表文章是否屬實?這也不准確,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發表過兩篇中文論文。

  韓春雨之所以取得豐碩成果,當然與河北科大未強逼他發表論文有關,但這不是主要原因。如果一個人既不接觸國際領先技術,也沒有足夠經費支持,10年不發表論文還能成功嗎?

  韓春雨的成功原因有兩點,一是他一直接觸基因科研的最前沿,一直關注基因編輯領域的科研進展,並注重借鑒國家科研領域的經驗與教訓。同時他的團隊成員也不容小覷,比如沈嘯曾在美國埃默裡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開始擔任美國希德斯-西奈醫療中心的研究員科學家。二是他有值得贊嘆的科研精神,比如,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不忘初心,耐得住寂寞。韓春雨絕非沽名釣譽之徒,而是在科研路上樂此不疲,盡管也曾多次失利,但越挫越勇。

  沒有這兩點,韓春雨不可能在頂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韓春雨的過往並沒有奇跡,也沒有捷徑,他盡到的是科學家瞄准科研前沿的本分。這種成功順理成章,絕不是一些人所認為的那樣充滿偶然。如果非要認為韓春雨從學術圈的泛泛之輩,一下子成為“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家”,那是對他的侮辱,忽略了他在科研路上的探索與攻關。不少人拿不發表論文說事,在論文崇拜的當下確實有現實指向,但是借韓春雨的成功來抨擊論文崇拜不能服眾。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