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錢江晚報:李克強的“強”音傳遞誠意與信心

劉雪鬆
2016年03月17日08:43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李克強的“強”音傳遞誠意與信心

  在昨天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時,李克強總理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談到政務公開時說,該公開的應該全部公開,公開是慣例,不公開是例外,尤其是涉及到公眾利益的措施。財政預算、收支情況等應該加大公開的力度,要讓群眾像掃二維碼一樣,輕輕鬆鬆,一覽無余。

  其實整場記者會,面對中外記者提出的所有問題,李克強總理的回答,同樣具有掃二維碼的效果,同樣輕輕鬆鬆,一覽無余。比如開場白中鼓勵記者的“單刀直入”﹔比如面對股市匯市等金融市場問題的“當頭炮”,雖然涉及億萬股民一隻隻豎起來的敏感耳朵,但問題的回答沒有半點“脫實向虛”,既巧妙地認可並支持了新上任的証監會主席關於具體問題作出的闡述,又對推進金融的市場化、法治化以及改革和完善政府的監管體系,明確了進一步的態度。在這番表述中,人們可以感受到總理與新任証監會主席關於股市方面的溝通程度,也能感受到此中的信任程度,這對社會直面問題、樹立信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李克強答記者問,不論是語言表述,還是闡述理念,新意迭出,俯首可拾。然而新意緣自誠意。比如這句“用減權力的痛,換群眾辦事的爽”,在痛與爽的形象表述中,人們能夠感受到執政者換位思考的體恤,感受到痛定思痛的誠意。因此,人們對於已經減少審批事項三分之一的同時,“下決心再砍掉一批”,便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誠意來自頂層設計者直面問題時的實事求是。在談到經濟形勢時,李克強承認,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還會有小幅短期波動﹔在談到簡政放權時,李克強依據第三方的評估,給這項工作做出了“比較滿意”的評價,不是“滿意”,更不是“非常滿意”,並且主動抖出了存在的“許多問題”﹔對於確實存在的一些比較嚴重的過剩產能、以及去產能時出現的工人下崗,對於農業正在進行的結構性調整過程中引起農民因糧食臨儲價格下降遭受的慘重損失,等等,李克強不回避,不遮掩,有痛說痛,就痛說事,拿出了頂層設計對症下藥的具體方案,也提出了通過解決問題所期望達到的目標與效果,從而使得社會能夠認清中國改革開放與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與困難,如同“確實有個別地方發生了養老金發放困難”一樣,屬於“一地之難,一時之急”。因而人們能夠相信,“老有所養,不會、也絕不能是一句空話”﹔能夠相信在去過剩產能的過程中,政府能夠做到讓“職工飯碗不能丟失,還要爭取拿上新飯碗”﹔能夠相信“中國經濟不會擊穿底線,政府可以穩定經濟運行”﹔能夠相信“五險一金”還有調整的空間,政府有能力也有辦法做到,“讓企業多減輕一點負擔,讓職工多拿一點現金”﹔能夠相信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不會減、對農民支持力度不會減,能夠相信“爭取用兩年時間使老年人跨省異地住院費用能夠直接結算”不會是空頭支票,相信合情合理的異地結算問題不再成為群眾的痛點。

  真誠、開放、透明,是政府決策展示改革舉措的新意和決心的基礎。作為頂層設計者,李克強的答記者問,本身就是一個像掃二維碼一樣輕輕鬆鬆的過程,一覽無余的過程。誠意在了,新意在了,信心就在了。中國的改革開放與發展,需要黨和政府,與社會民眾一起構建信心。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