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光明日報: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贏得發展永續動力

王丹
2016年03月16日09:1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贏得發展永續動力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再談環境保護,並強調“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保護優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國際多個場合談到“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成為總書記講話的“高頻詞”,這是對億萬民眾青山綠水殷殷之期的回應,既從側面凸顯了我國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彰顯了執政黨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擔當和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定決心。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到社會公平與民心民生。小康不小康,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環境保護,關涉國家發展大局和全面小康大計。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綠色發展,事關中華文明存續和中華民族未來。走向生態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置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戰略高度進行總體布局,融入治國理政新的宏偉藍圖。

  近幾年來,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空前,一系列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被密集推出,從綠色生產到綠色消費,從專門的法律到嚴格的制度,從治污攻艱到密實監督,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不斷筑牢。從中央到地方,堅持綠色發展,“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經成為施政共識。藍天白雲、綠水青山,既是民之所望,就理應成為施政所向。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

  適應經濟新常態,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需要各級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在發展質量而非發展數量上。要積極轉變生產方式,充分發揮創新驅動的原動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堅持綠色的、有效益的、可持續的發展,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從根本上緩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實踐証明,綠色經濟才更具承壓性,不僅厚植了經濟發展優勢,拓寬了經濟發展空間,還能為經濟騰飛提供長久動力。

  “我國生態環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不是一天變壞的,但不能在我們手裡變得越來越壞,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語,給各級領導干部劃出警戒線。唯有立足當下,自我加壓,才能讓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為民族贏得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責編:董曉偉、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