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兩會匯聚發展新動能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開放時代要“放開心態”

李浩燃
2016年03月14日04: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8世紀末,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帶來天體儀、座鐘、毛瑟槍、軍艦模型等禮品。乾隆帝卻頗感失望,認為英人“自為獨得之秘,以夸耀其制造至精奇”,其實“天朝原亦有之”。這種封閉、自大的心態,為近代中國的落后、屈辱埋下了伏筆。

  物換星移,自從1979年鄧小平首次提出開辦“出口特區”,古老的東方大國按下了開放的快進鍵。今天,中國已晉身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資國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從中美“跨越太平洋的合作”到連接亞歐非的“一帶一路”,從牽頭成立“亞投行”到中國東盟構建“自貿區”,一個又一個亮麗的標簽,標注著開放的風向與維度,今日中國前所未有地與世界緊緊聯結在一起。

  無論微小的細胞還是復雜的社會,如果中斷與外界的物質、信息交換,既難以維持內部的平衡,也無法贏得發展的良機。環顧寰宇,當代世界互聯互通、無遠弗屆,開放之潮浩浩湯湯,任何形式的自我封閉,隻能意味著保守、落后。“開放蘊含著發展紅利,開放活了整盤棋也就活了”“把‘一帶一路’作為‘最大機遇’”“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與改革創新有機結合”……觀察今年兩會,以開放為機遇,以開放促發展,成為代表委員的共識。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中國對外開放的力度將會越來越大”。開放發展是實現更高水平發展的必由之路,誰若是固步自封、排斥開放,誰必定為時代所拋棄。

  開放的大環境容易形成,開放的心態卻難得。如今,“開眼看世界”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卻仍有一些干部對外來者抱有敵意,雖言必稱開放,內心卻憂慮開放之后的激烈競爭。有的人“領略”了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社會面貌,自卑情緒潛滋暗長,篤信“月亮就是外國的圓”,妄言“土雞不可能超越鳳凰”。還有人,眼光偏狹、觀點極化,認為開放僅是權宜之計,既然世界經濟陰雲密布,少一些開放就能避免受外部波動影響。這些愈開放愈憂慮保守的心態,值得細細思量。

  開放為人們打開一扇扇“可能”的窗戶,有時也難免形成比較、帶來沖擊。心理學中有“漏掉的瓦片效應”,講的是在屋頂鋪滿瓦片,唯獨漏鋪一塊,有的人仰望到整齊的屋頂,有的人則專注於漏掉的那一片。專注那塊漏掉的瓦片,其實是專注自身短板的隱喻。倘若因為自身存在短板和不足就在行動上裹足不前,結果隻會是放大自己的短板。越鎖國越落后,這個教訓再清楚不過。避免被悲觀擊倒,尤須在開放環境中辯証看待差異。

  正如光芒可以驅散黑暗,也能令人盲目,開放並不會自動生成美好。一方面我們要破除封閉心態,規避自卑情緒,祛除狹隘意識,另一方面也需要真正打開心靈,吸納包容、兼收並蓄。秉持開放心態、保持奮進姿態,在文明互鑒中拓展視野,在交流交融中博採眾長,才能為創新培厚土層,為發展積蓄動力。

  “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多元多樣的開放時代,呼喚平和包容的開放心態。厚植開放理念,以“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的勇毅開拓進取,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的氣魄踏浪前行,一定能把未來牢牢握緊在手中。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14日 04 版)

(責編:王吉全、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