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廣州日報:把握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十三五”主線

2016年03月11日08:56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把握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十三五”主線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衣領子”“牛鼻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硬仗。打好這場硬仗,將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落實到位,將推動“十三五”時期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麼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是著眼於“十三五”時期的階段性特點。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回旋余地大,但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簡言之,就是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不協調、不平衡,例如一方面是境內消費者出境“爆買”馬桶蓋、電飯鍋,另一方面卻是中國生產的粗鋼價格隻能賣出所謂的“白菜價”。隻有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實現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麼干?推進結構性供給側改革,已成為貫穿“十三五”時期的工作主線,在“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佔有重要分量。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究竟怎麼干,不妨從中找答案。做好加法和減法的關系,就是要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又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把握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就是既解決當前問題,又為長遠謀劃﹔把握好力度和節奏的關系,就是既掌控好改革進程,又考慮各地實際和承受力﹔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就是既適度擴大總需求,又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作為主攻方向﹔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就是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手抓結構性改革,一手抓補齊民生短板,才能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穩致遠。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廣東勇爭先。廣東現在處於“雙重擠壓”狀態,唯有把握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發展主線,以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引領和總抓手,才能在“十三五”期間成功向上突圍,在全國率先建成創新型經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廣東省率先出台《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個行動計劃印發實施:到2018年底基本實現“僵尸企業”市場出清、到2016年底為全省企業減負約4000億元……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春風裡,領風氣之先的廣東依然“南國春來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廣州在行動。作為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廣州已為打贏這場硬仗提前布局,力爭“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站在新起點,廣州著力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不久前,廣州出台《廣州制造2025戰略規劃》,著重解決高端產業發展滯后、創新能力不足、價值鏈中地位偏低等產業“短板”問題,讓廣州在全省、全國甚至世界上都有叫得響的產業……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潮中,改革開放排頭兵廣州已然“心潮逐浪高”。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隻要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必能打贏這場硬仗。決勝“十三五”,中國新篇章!

(責編:劉肖(實習生)、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