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法制日報:順風車收費與否可由市場決定

史洪舉
2016年02月02日09:14 | 來源:法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順風車收費與否可由市場決定

  眾所周知,順風車平台或專車平台剛進入市場時,幾乎全部都倒貼錢來補貼消費者和司機,這是其擴大市場佔有率的營銷舉措。但當初免費並不代表永久免費

  近日,一些滴滴順風車車主發現,平台會抽取每單5%的服務費,如果一次形成4單順風車(一個行程中有4名乘客分別搭車),就意味著滴滴會抽取4單的服務費。記者查詢發現,目前,交通運輸部和北京交通主管部門都對順風車持支持態度,但到底何為“順風”尚沒有明確的細則確定。滴滴順風車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單5%的費用是平台服務費,並非抽成,針對順風車,滴滴提供足夠的保險,解決乘客的后顧之憂(2月1日《北京青年報》)。

  順風車或其他專車剛進入市場時,不僅不向司機收取任何費用,而且反而給予司機和乘客高額補貼。而今,滴滴平台每單抽取5%的服務費,自然給很多司機帶來疑慮。不過,討論平台是否可以收費及收費高低,完全可以用市場眼光看待,讓充分競爭的市場發揮決定作用。

  說到互聯網,很多人都會想到免費。譬如,通過互聯網,人們可以免費瀏覽新聞,免費使用電子郵箱,免費使用聊天交友工具。這都會形成互聯網是免費的印象,實則非也。在市場經濟下,無論是收費還是免費,該經營模式能否得以持續發展,主要取決於其服務質量,市場接受程度等因素。即便是免費產品,一旦落伍於時代,網民不買賬,也可能迅速消亡。

  此外,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一道理同樣適用於互聯網領域。如前所述,人們使用部分免費互聯網產品時,看似沒有任何經濟支出,實際上也在為產品研發者和提供者賺取利潤。如在發送免費電子郵件時,不得不瀏覽廣告,為此,商家需要向平台支付費用﹔在使用聊天工具時,可能會購買虛擬裝備,商家借此營利。正所謂,“羊毛出在狗身上,牛消費,豬買單”。

  眾所周知,順風車平台或專車平台剛進入市場時,幾乎全部都倒貼錢來補貼消費者和司機,這是其擴大市場佔有率的營銷舉措。但當初免費並不代表永久免費,如果非得要求平台必須免費,投資者必然會入不敷出,創新的產品會加速消亡。正如有車主所稱,覺得收費還是好一點,不然依靠風投也無法長久。

  此外,即便順風車有公益性質,也不能得出平台必須免費,不能收費的結論。公益順風車並非指平台必須以做慈善的方式免費向乘客和司機提供信息服務,而是指司機僅能以“合理分攤油費”為標准向乘客收費,其收費不能明顯高於市場價格,變異為純粹的營利行為。而且,平台在提供信息服務時並非不需要任何投入,沒有任何風險。一則,需要對車主和車輛進行嚴格審核﹔二則,如報道指出,其為車主及乘客投保了人身意外保險﹔第三,萬一發生意外事故,其可能對乘客的損失承擔兜底或連帶賠償責任。其實,即便是出租車或其他挂靠車輛,均需要繳納一定費用,取消出租車份子錢的地方也不是完全免費,司機尚需交納服務費用。

  簡而言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互聯網平台收費與否,完全可以交由投資者、決策者根據運營狀況,市場前景自行決定。隻要在法律范圍內經營,無論是監管者還是消費者,都不宜過度干預,這樣才能讓有能力的企業發展壯大,促進互聯網領域的創業激情。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