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一帶一路”共鑄發展新夢想

![]() |
2015年12月31日,伊朗客商在浙江一家玩具企業選購猴子生肖毛絨玩具。 |
![]() |
2015年10月30日,海格客車與沙特客戶戰略協議簽署暨1200輛海格校車出口沙特交車儀式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行。 |
![]() |
2015年9月12日,沙特商人在銀川舉行的2015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上推介商品。 |
![]() |
中國巨石集團的埃及員工在進行原料稱量。 |
![]() |
2015年12月15日,在埃及首都開羅,一名參觀者在“中國大漆走世界——湖北美術館漆藝藏品埃及展”上用手機拍攝展品。 |
![]() |
2015年12月23日,伊朗外商在義烏市協助當地志願者發放外語印制的消防安全資料。 |
源遠流長的交流歷史,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高度互補的資源稟賦,合作共贏的積極願望,都是中國與中東國家深化務實合作的積極因素。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宏大背景下,中國和中東國家間的交往與合作將更具活力
友好關系歷久彌新
1956年,中國與埃及建交,埃及成為首個承認新中國的阿拉伯和非洲國家。2016年,中埃建交迎來60周年。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埃友好關系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在埃及局勢日益穩定、大力促進經濟發展之際,中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領域合作密切,中埃關系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中埃政治關系密切,高層互動頻繁。自1956年5月30日建交以來,兩國友好合作關系不斷發展。1999年4月,中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雙邊關系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2006年6月,中埃簽署兩國深化戰略合作關系的實施綱要。2014年6月,塞西就任埃及總統。他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系,首次訪問阿拉伯世界以外的第一個亞洲國家便是中國。2014年12月,塞西在訪華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簽署了《中埃關於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中埃合作的政治基礎更加堅實。有媒體分析稱,塞西首次訪華“開啟中埃關系新時代”,埃及中國問題學者納迪婭·希勒米博士評價此次訪問是“中埃關系發展史上新的裡程碑”。
以沙特為代表的海灣國家,同中國的文明交往與對話已有2000多年歷史。阿拉伯諺語說,“擇路先擇伴”——中國和海灣阿拉伯國家便是志同道合的發展伙伴。政治互信方面,共同理念是中沙關系發展的堅實基礎。中沙兩國雖然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不同,但始終平等相待,彼此尊重與信任,確保了雙方關系一直朝著正確方向前行。沙特國王薩勒曼一貫強調沙特遵循尊重主權的原則,主張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同中方主張不謀而合。中國一直以來堅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建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巴勒斯坦國的正義事業,為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發揮積極作用﹔支持建立中東無核區,積極參與伊朗核談判﹔為推進也門政治過渡進程、維護也門和平穩定發揮積極作用。在中東地區動蕩背景下,中沙將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共同致力於地區穩定發展。
近年來,伊朗政府逐步採取溫和、穩健、開放、改革的政策。2015年7月,在中國等國家和組織的積極斡旋下,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得以達成,使該國外部環境得以改善,中伊關系也得到進一步提升,兩國在政治、經貿等領域的友好合作關系獲得了更為平穩的發展環境。
經貿合作活力盡顯
2014年,中埃兩國雙邊貿易額達到116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中國躍升為埃及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對埃及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9751萬美元,同比增長86%。不少埃及媒體表示,“一帶一路”已成為埃中經濟合作的重要紐帶。
埃及在鐵路、航空、新能源領域積極謀求與中方合作,並希望借助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埃及創造更多合作機會,實現中埃兩國產業的優勢互補與對接。值得一提的是,“一帶一路”倡議與埃及正在推進的“蘇伊士運河走廊”規劃,在發展理念上有諸多契合之處。根據埃及政府規劃,2015年新蘇伊士運河正式開通后,將在蘇伊士運河地區推進港口的升級改造,進行橋梁、道路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興建一批產業帶和工業園。未來,新蘇伊士運河不僅將在全球航運發展中佔據一席之地,還將在吸引外國投資,推進地區產業升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這對於中資企業來說也是難得機遇。
自2008年大規模開發與建設以來,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已經走過了7個年頭。經貿區緊臨蘇伊士運河,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距離最近的埃及第三大港口蘇哈那港僅兩公裡。截至2014年年底,起步區1.34平方公裡已全部建成,吸引入駐企業62家,累計投資超過9億美元,真正成為中埃經貿合作“橋頭堡”,時任埃及總理易卜拉欣·馬赫萊卜稱贊經貿區為“中埃合作之城”。埃及泰達投資公司執行董事魏建青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蘇伊士泰達經貿合作區位於“一帶一路”倡議與“蘇伊士運河走廊”戰略交匯地帶,目前擴展區6平方公裡即將全面啟動,廣州大運摩托、中國玻璃、英利太陽能、渤海石油等大型企業已經簽署了入駐協議,未來經貿區將全力打造“中埃產能合作第一城”。
埃及蘇伊士省省長艾哈邁德·哈勒米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埃蘇伊士經貿區目前吸引了大量投資,為埃及創造了2000余個就業崗位,是促進中埃合作的代表,體現了中埃人民謀求發展與合作的共同意志。在中埃兩國政府和企業家的努力下,蘇伊士經貿區的未來一定更加美好。蘇伊士經貿區擴展區建設項目埃方監理穆罕默德·哈桑對本報記者說:“中國是埃及的第一合作伙伴。中國企業帶來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將有力推動埃及經濟發展,埃及願意向中國學習發展經驗,分享合作成果。”
2014年,中國各類企業對海合會成員國投資累計達到9.9億美元﹔在海合會成員國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金額為135億美元,同比增長34.8%。自1990年中國和沙特建交以來,中沙戰略性友好關系全面快速發展,雙邊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沙特《利雅得報》評論表示,“建立在信心、尊重和互利基礎上的沙特—中國關系穩步提升,沙中的力量凝聚到了一起。”
沙特是全球主要能源生產和出口國,連續多年是中國全球第一大原油供應國和西亞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在國際能源格局深度調整背景下,兩國深化相關領域合作潛力巨大。以中石化參與建設的延布煉廠為例,該項目實現了日產40萬桶的產能,其中中方投資達37.5億美元。該項目位於沙特西部延布市附近的石油化工工業區,由中石化與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合資興建,總投資近100億美元,為上千名沙特人提供了管理和技術崗位。
海合會國家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樞紐,是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沙特、科威特、卡塔爾、阿聯酋、阿曼已正式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始成員國,中國與沙特、卡塔爾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寫入支持共建“一帶一路”的內容,中國還與卡塔爾、科威特簽署了相關合作協議。未來,“一帶一路”倡議將進一步推進區域合作,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加速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發掘區域內市場潛力,創造新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點。
伊朗德黑蘭大學世界問題研究所所長馬蘭迪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過去數年內,伊朗與中國經貿關系取得了長足發展。更重要的是,兩國的相互了解比以往更為深入。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已將兩國相連,兩國當前對於共建“一帶一路”也有著共同的興趣。由中國發起成立的亞投行對擴大兩國各領域的合作將發揮重要作用,有利於中國政府“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在這一宏大背景下,穩步推進中伊兩國經貿合作,是實現這一願景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文交流百花齊放
雖然中國與埃及遠隔萬裡,但埃及人民了解中國的渴望由來已久。1957年,艾因·夏姆斯大學語言學院開設中文班,首開埃及漢語教學之先河。截至目前,埃及愛資哈爾大學、開羅大學、蘇伊士運河大學、阿斯旺大學等10所大學相繼開設了中文系,在校學生達到2000余人,2008年,開羅大學和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成立。2015年,海外第一座通過衛星電視形式教授漢語的孔子課堂正式落戶埃及,它面向22個阿拉伯國家的億萬觀眾,受眾群之龐大,堪稱前所未有。
行走在開羅街頭,幾乎隨時都能聽到“你好”的問候聲,“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國熱”“漢語熱”讓中埃兩個文明古國的距離不再遙遠。2016年,中埃將互辦文化年,中國將在開羅、盧克索、阿斯旺等地陸續舉辦近40項文化活動,這些活動將貫穿全年,向埃及人民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以及當代文化建設成就。正如埃及文化部長赫爾米·納木納所說,2016中埃文化年對中埃兩國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間了解與友誼、促進兩大文明交流互鑒具有重要意義。
長久以來,中國與沙特都主張多元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存,並積極推動交流對話,成為國際舞台上包容互鑒的典范,閃爍著文化互鑒光芒的案例比比皆是:中國2013年擔任沙特“杰納第利亞民族遺產文化節”主賓國,沙特擔任北京國際書展主賓國,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公共圖書館在北京大學開設分館,中沙互派留學生數量持續增加,中國每年都有大批穆斯林赴沙特朝覲……
2014年和2015年是中阿友好年。中方將在2014—2024年組織1000名中阿藝術家互訪交流,推動並支持200家中阿文化機構開展對口合作,邀請並支持500名阿拉伯文化藝術人才來華研修。與此同時,帶有濃郁中國特色的文化活動在沙特等阿拉伯國家遍地開花。媒體、藝術、旅游、文學、教育等領域的交往,為深化中阿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中國駐伊朗使館文化處主任杜曉青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2014年以來,中伊兩國文化及人文領域交流呈現出穩中有升和不斷擴大的特點。兩國多次互派代表團參加對方舉辦的主題會展或文化藝術節活動,有些已經常態化或形成合作機制。2014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伊朗文化與伊斯蘭指導部電影組織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並在德黑蘭舉辦了“中國電影日”活動。浙江、福建和江西木偶劇團組成的中國木偶代表團也於當月參加了第十五屆國際木偶藝術節。2015年4月27日,中國和伊朗首部合拍電影《少林夢》簽約儀式在德黑蘭舉行。同年,伊朗第三十三屆曙光旬電影節設置了“中國電影單元”,共有11部中國影片與伊朗觀眾見面。
2015年8月,中國愛樂樂團“絲綢之路巡演”到訪伊朗,並與德黑蘭交響樂團聯袂演出,伊朗國內各主流媒體給予積極評價,此訪將中伊人文交流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9月,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與伊朗文化廣播電台聯合制作的波斯語節目“東方之珠”落地播出一周年,該節目每周在固定時間向伊朗受眾全面介紹和展示中華文化及今日中國之風採,為伊朗人民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的窗口。
除繼續執行既有雙邊文化交流機制與合作項目外,中伊兩國還在開拓新的文化合作項目。2014年6月,中國國家圖書館代表團訪伊,與伊朗國家圖書和檔案館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並就雙方圖書出版交流合作達成多項共識,旨在進一步加強兩國在文獻及館藏交流、展會及展覽方面的合作。同年10月,全國婦聯代表團與伊朗婦女聯合會聯合舉辦了第二屆中伊婦女研討會。中國友協代表團也於當月訪問伊朗,與伊中友好協會聯合舉辦中伊兩國友協年會暨兩國關系研討會。此外,中伊兩國在促進學術交流與學界對話方面也廣結碩果。
得益於中伊關系的不斷發展,兩國教育領域交流也日趨頻繁。根據中伊兩國政府間簽署的互派留學生協議,伊朗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學生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赴華留學,漢語在伊朗日漸成為廣受歡迎的外語之一。包括德黑蘭大學、貝赫什提大學和塔巴塔巴伊大學等在內的多所伊朗大學都設有中文系或漢語專業,每年有相當數量的學生畢業。
地區事務溝通緊密
當前西亞北非地區形勢動蕩,熱點問題此起彼伏,特別是極端恐怖主義勢力蔓延,嚴重沖擊地區和國際社會安全穩定。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一貫主持公道、伸張正義、踐行和平。
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並在聯合國維和攤款中排在發展中國家之首。近年來,中國在敘利亞、南蘇丹、中東和平進程等問題上均積極提出方案、貢獻智慧、發揮作用,特別是明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建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在關系到海灣地區安全穩定的也門問題上,中方推動安理會通過第2216號決議,宣布為也門人民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人道主義援助。中國在多個中東地區熱點問題上的斡旋、努力與貢獻,得到各方廣泛認可和稱贊。
馬蘭迪表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達成,與中國的積極斡旋和不懈努力分不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充分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為中東地區的持久和平與穩定貢獻了重要力量。
(本報記者劉水明、王雲鬆、韓曉明、徐偉採寫)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新華社發
視覺統籌:劉慧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19日 2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