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部:以“歷史意識”激蕩復興偉業

——開創治國理政新境界之三

本報評論部
2016年01月11日02: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國夢傳遞綿延已久的家國天下情懷,喚醒內心深處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凝聚振興中華的探索與奮斗,成為億萬人民認同的最大公約數,激發起中華民族強烈的歸屬感和豪邁的進取心

      

  每一代人,都從歷史中走來,又向歷史中走去。

  “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縱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實踐,一個特色引人注目,那就是:重視歷史、研究歷史,以史為師、以史為鑒﹔一種品格分外鮮明,那就是:高度的歷史責任感,高度的歷史自覺性,高度的歷史自信心。

  “回首過去,全黨同志必須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審視現在,全黨同志必須牢記,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麼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來,全黨同志必須牢記,要把藍圖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時至今日,人們對習近平總書記等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的情形仍然記憶猶新。“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三年多來,本屆中央領導集體以科學的歷史觀引領正確的發展觀,以深厚的“歷史意識”激蕩復興偉業,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猶如不息的歷史進程中令人振奮的燈塔,歷史自覺與歷史擔當成為鼓舞億萬人民奮發有為實現中國夢的壯美底色、激勵國家和民族前行的磅礡偉力。

  環顧世界,很少有哪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歷經沉淪與抗爭、奮斗與崛起﹔也很少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在漫長奮斗中始終堅持著同一個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從億萬人民共同的歷史追求中破題,“中國夢”傳遞綿延已久的家國天下情懷,喚醒內心深處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凝聚振興中華的探索與奮斗,成為億萬人民認同的最大公約數,激發起中華民族強烈的歸屬感和豪邁的進取心。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力實現民族復興,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歷史潮流。

  夢想需要信仰驅動,社會需要共識引領,國家需要價值導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夯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三年多來,從參觀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到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習近平總書記反復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反復強調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強調“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以正確的歷史觀、文化觀和價值觀,堅定中國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凝聚中國人的“精氣神”。

  歷史中有奮斗的不竭動力,也蘊含著巨大的治理資源。今天的治理,絕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對歷史繼承中的發展、改革中的揚棄。三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協商民主制度的完善,到依法特赦的施行,再到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的踐行,一系列重大舉措的背后,都閃爍著鮮明的中國傳統。“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一系列改革的落腳點,無不體現出興禮作教、撫民化俗的傳統理想。中國邁向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也需要以歷史意識激活優秀傳統,在具體制度中實現千百年來的治理理想。

  歷史中有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蘊藏著全球治理的政治智慧。從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到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從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到“堅持正確義利觀”的鄭重承諾……三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向世界表明,中國本身的發展,也在推動全球治理體制變革。“要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積極發掘中華文化中積極的處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中國正以自身的歷史意識,推動著世界文明的進步。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中國基於自身文明傳統提出的全新主張,正在為世界治理貢獻智慧,從而為世界擘畫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綜觀本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戰略新理念,深厚的歷史意識背后,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歷史發展的辯証法。隻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也隻有把改革開放30多年探索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發展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和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統一起來,我們走自己的路,才會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歷史的航程由不同的水域組成,從革命、建設到改革,從救國、興國到強國,堅守歷史賦予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國這艘承載著億萬人民夢想的巨輪,必將駛入一片光明而開闊的水域,激蕩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圖景。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11日 05 版)

(責編:王政淇、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