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80后副縣長辭職”折射出的時代新風
“80后博士常務副縣長辭職”這兩天在網上引起圍觀。據媒體報道,1981年出生的武漢大學傳播學博士吳奇凌,2015年7月被提任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但是,上任不足半年后,他突然請辭公職。辭職報告顯示,理由有兩點:一是去盡孝,二是去充電。
從世俗的角度看,這樣一位年輕、高學歷、有多個領導崗位鍛煉經歷的常務副縣長,前途本無量。為何突然辭職?確會引起人們的猜測與好奇。
世界那麼大,去留本尋常。有人考公務員,有公務員辭職,人才流動和職業觀都回歸正常,正是“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的生動體現。對於吳奇凌的辭職,不必驚奇。正如吳奇凌的領導對吳辭職說的10個字:人各有志,都是正道而行。更不必把一個公務員的正常“轉場”,去貼上公務員群體“離職潮”的標簽。早在2015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就曾指出,公務員群體出現“離職潮”的說法並不准確,“基本上都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如果隻進不出、隻能上不能下,政壇就會人浮於事,就會缺乏活力。公務員群體能自由流動,多一些流動,對官場是好事,對民眾也是好事。
在《娜拉走后怎樣》中,魯迅先生曾感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人自己是不肯動彈的”的現象。但今日中國,人人都可能自由流動,包括歷來被認為固化的封閉的“體制內”。十八大以來,人們日益發現,“國考熱”“公務員熱”明顯降溫,官場上“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成為常態。在這個開放進取的時代,這個充滿機會的時代,“學而優則仕”“以官為貴”的“官本位”思維,正在被“學而優則創”“做自己喜歡的事”“追尋內心”等新思想所取代。“政壇新星”吳奇凌的辭職,就生動地反映出這一時代新風。正如他在辭職報告中所言,“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他要去“報跪乳之恩、行反哺之義”“再啟程,再充電”,多麼有愛、積極進取的價值追求,值得尊敬。
無論盼望“封侯”,還是“脫帽”跳出,人們共同的心聲都是“但願海波平”。時代不斷變化,選擇不斷多元,正體現著進步。但不管選擇在何種崗位,都需要找准人生的位置,需要有真才實學,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做自己喜歡的,足矣!隻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