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部:以“使命意識”拓展中國道路

——開創治國理政新境界之一

本報評論部
2016年01月05日03: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運籌帷幄、總攬全局,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全方位推進,讓局面為之而變、氣象為之而新、民心為之而振。

  三年多來,本屆中央領導集體勵精圖治、奮發有為,進行了一系列新實踐,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局面、新境界。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實踐的指南。本版今起推出“開創治國理政新境界”系列評論,從“使命意識”“改革意識”“歷史意識”“憂患意識”“世界意識”等層面,回望中國在新起點上的新跨越、新成就,為決勝全面小康的沖刺凝心聚力。

  ——編 者 

  

  “人民在期待著我們,歷史在期待著我們,世界在期待著我們。”辭舊迎新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如此彰顯信心、宣示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期待”,一直是政治語匯中的關鍵詞。“把人民的期待變成我們的行動”“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把中央的要求與人民的期待緊密結合起來”……深情的話語背后,是黨心民意的同頻共振,是執政者的情懷擔當,是本屆中央領導集體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對世界負責的“使命意識”。

  三年多來,“再出發”的中國進入了新的發展境界。由布點而鋪面,由部署而落實,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新實踐、新成果、新進展。這其中,一個最為鮮明的特點,是以“使命意識”舉旗定向,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刻內涵,激發了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幾代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寫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彩篇章。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使命,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以“無比廣闊的舞台”“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砥礪信心,告誡我們必須堅持走自己的路﹔以“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在發生深刻變化”“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開闊視野,告誡我們必須順應世界大勢﹔以“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把握根本,告誡我們必須代表人民利益……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的思考、深刻的論斷,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面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劃定了未來中國的前行航標。

  從確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提出民族復興“中國夢”,從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把握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到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從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對方向的堅定自信、有對問題的深刻洞察、有對大勢的准確把握,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承前啟后,形成的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豐富了中國經驗、拓展了中國道路。

  三年治國理政的實踐,體現了共產黨人對歷史的使命感,回答了“什麼是發展”“如何更好發展”的問題。“進京趕考”,治理中國就是答卷,一代代共產黨人的實踐前后相續,一步一個腳印,摸著石頭過河,最終需要把腳印連成道路、用石頭建筑橋梁。三年來,本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可謂“集其大成”。“四個全面”串起中國發展的總綱,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各項改革蹄疾步穩,法治建設進入快車道,從嚴治黨呈現新氣象,大國外交開創新局面,勾繪出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圖景。“五大發展理念”既各有側重又相互支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構成了關系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通觀全局的戰略,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時代性。

  三年治國理政的實踐,寄托著共產黨人對人民的使命感,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個新事物,也是個好事物”,深深扎根於中國社會土壤的政治制度更加合理﹔“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理順經濟體制改革中的核心問題﹔“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個詞24個字,確立當代中國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從以法律維護群眾利益的底線到建成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全面小康,標注社會主義的本質追求。當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迷,西方學者做出“歷史終結”的判斷,中國認真總結、深入探尋、與時俱進,扛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腳踏實地的實踐,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人民性。

  三年治國理政的實踐,承載著共產黨人對世界的使命感,回答了“什麼是中國道路”“如何拓寬中國道路”的問題。有經濟學家研究,能夠從中等收入進入高收入的經濟體非常少,經濟發展層面的“中等收入陷阱”,國際關系層面的“修昔底德陷阱”,橫亙在各國的發展之路上。三年多的實踐証明,中國有能力應對這樣的“中程風險”、有信心跨越這樣的“發展困境”。從認識、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到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兩個轉變﹔從以互利共贏理念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到一系列經濟政治社會政策的調整,這些“中國方案”豐富了世界現代化的經驗,中國道路不僅通向中國的未來,也是整個世界未來的一個方向。高瞻遠矚的思考,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世界性。

  在第一次以總書記的身份亮相之時,習近平就明確“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的責任,為民族復興而努力奮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偉大的事業呼喚著我們,庄嚴的使命激勵著我們”“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鏗鏘的話語,彰顯當代共產黨人的使命意識、歷史擔當。我們正在拓寬這條新路——這是一條既不同於前人、也不同於他人,既是史上、也是世上獨一無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三年治國理政的實踐,本屆中央領導集體以“改革意識”完善國家治理、以“憂患意識”鍛造領導核心、以“歷史意識”激蕩復興偉業、以“世界意識”成就共同夢想,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入一個嶄新境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的一年開始,決勝全面小康的歷史大幕已經拉開,沖刺第一個百年目標的使命落在我們肩上。“沖刺是咬緊牙關的時候,是屏息聚力的時候,是比拼意志的時候”,三年多來的治國理政新實踐,開創治國理政新境界,激勵我們以必勝的信心、昂揚的斗志、扎實的努力投身這場新的歷史進軍,“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05日 05 版)

(責編:王吉全、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