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评:学会过“紧日子”的“加减法”


点击播报本文,约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旨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正在纷纷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促进经济新发展,然而却有个别声音认为,反对浪费会抑制消费,等等。这类观点既曲解了“紧日子”,也误读了“提振消费”,更没有看到《条例》背后的深刻意义。
过“紧日子”不代表“不花钱”,而是不能“乱花钱”,更要“花好钱”。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是通过压缩非必要行政开支,严控“三公”经费、优化预算管理,让更多的资金资源流向民生领域,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减少百姓后顾之忧,从而助推提振消费信心。
既往,个别领导干部奢侈宴饮,收受礼金,个别党政机关圈地造楼、豪华装修,更有个别地方举债兴建奢华工程,称其为“带动消费”的“特殊手段”。事实上,这些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违纪违法、贪污腐败的问题,严重破坏正常市场行为和公平发展环境。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坚决纠治的就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力戒形式主义、反对浪费,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在抓改革、促发展、干实事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消费。
过“紧日子”,更要学会做“加减法”。如何做“加法”?就是要将节约的资金更多地用于民生建设、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事关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把钱用在刀刃上,让更多的“真金白银”变成老百姓可感、可触、可及的实事、好事。如何做“减法”?就是要从党政机关自身各项事务上从严从简、精打细算,狠刹铺张浪费歪风邪气,压减非必要开支,坚决纠治各种形式的“政绩冲动症”。
相关链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