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何以“无中生有”(评论员观察)

崔 妍
2025年04月16日06:0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善于在发展大局里找定位,敢于在时代潮流中抓机遇,“无中生有”的另一面就是“敢为人先”

  立足所有、面向所需、修炼所能,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入局”,以增强产业链优势“布局”,方能写出“无中生有”的神来之笔

  

  有次在浙江桐乡采访,听闻这里濮院羊毛衫出名,占有全国约70%的批发份额,市场成交额多年保持千亿元级规模,却不产羊毛,心中讶异。

  近期,又看到一则消息:全球最高模量的玻璃纤维配方,模量突破100吉帕,进入技术“无人区”,使风力叶片直径长度可突破200米大关。这一自主研发配方的所有者中国巨石,也来自桐乡。桐乡玻璃纤维产值已超百亿元,并引领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千亿元。再查,桐乡也不盛产石材,讶异变疑惑。

  看似并无资源禀赋,却善“无中生有”,桐乡产业布局成功的密码是什么?市场嗅觉灵敏,善于“捕风”。改革开放东风“吹”来新潮流、新装备,濮院商户敏锐发现机织毛衣代替“打毛衣”的可能,顺应并满足羊毛衫的市场需求。装备轻量化,能源清洁化,通信产业提升信号穿透性,中国制造向高端进军,玻璃纤维是重要材料。中国巨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跃居行业前列。

  “无”的是资源,“有”的是视野。善于在发展大局里找定位,敢于在时代潮流中抓机遇,“无中生有”的另一面就是“敢为人先”。

  桐乡真的是“无中生有”吗?也不尽然。没有资源禀赋,却有区位优势。桐乡位于杭嘉湖平原腹地,与上海、杭州、苏州形成1小时交通经济圈。既享信息之畅,又有交通之便,积极拥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自然更易于承接长三角核心城市资源外溢。这也带来启示:并无一地是“一无所有”,潜力往往在不太明显的“有”中蛰伏。善于跳出一隅算家底、融入大局想方法,思路更开阔,才能以“有”育“无”。

  “无”与“有”也不是“不变量”。“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密切配合、协同发力,能够“无中生有”“有中生优”。

  通过“飞地抱团”“村村抱团”模式,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建设直播基地,拓宽销售渠道,助力濮院羊毛衫市场2024年成交额保持高位……看濮院的羊毛衫产业,从家庭作坊到“马路市场”、集散中心,再到时尚古镇、临空产业园,产业体量由小到大,产业链由短变长,离不开当地政府做规划、优环境、整合各方资源。

  这就好比手中握牌,形成的组合越多、打法越多,胜算越大。而牌怎么组、怎么打,离不开“手”的主动作为。“有形之手”着眼高远、运筹帷幄,整合资源、催生变量,“无”就可能生“有”,更能进一步沉淀出“优”。

  “无中生有”并非玄学,也得讲究因地制宜。福建泉州,立足早期婴儿尿布的代工经验,汇聚周边地区无纺布、高分子吸水材料资源,锤炼核心原料供应能力,乘上电商“快车”,产品畅销海外。山东临朐,将法国朗德鹅进行本土化繁育,推行“协会+企业+合作社+基地+养殖户”模式,一手以深加工提升附加值,一手与省农科院协作解决种源问题,让鹅肝由“西洋货”变“土特产”,反向输出到欧美。

  一个个“无中生有”的故事,蕴含着产业从默默无闻到赫赫有名的成长密码。立足所有、面向所需、修炼所能,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入局”,以增强产业链优势“布局”,方能写出“无中生有”的神来之笔,创造“绝无仅有”的奇观。

  桐乡,得名于“梧桐之乡”。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真正的机遇,永远诞生于主动创造的沃土。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6日 09 版)

(责编:卫嘉、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