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第二届人民网评大赛>>优秀文章

奋进的青春

贺涵波 
2022年11月08日15:21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初春、朝日、百卉萌动、利刃新发于硎,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万物萌苏、朝气蓬勃的春满神州之景,画卷之下,它们共同指向一个答案——青春。这是《新青年》发刊词中的著名比喻——青春之于个人,乃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而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在身。

一百年前,曙光前夕,风云激荡,五四青年高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求索,照亮了沉睡的东方。彼时,青年生逢其时,奋斗其时,“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奋斗、磨砺、走在前列、引风气之先,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汇聚成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的光耀华夏之势,豪情背后,它们共同指向一个群体——青年。这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的重要表述——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一百年后,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新时代青年接过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在日新月异的中国砥砺深耕,托举起灿烂的明天。此刻,青年生逢盛世,不负盛世,“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百年征程,没有一朵花不曾是蓓蕾;沧桑巨变,没有一棵树不曾是萌芽。值此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周年之际,青春之花开满神州大地,如今的中国青年又是怎样的呢?

翻开白皮书,我们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生逢盛世、共享机遇”“素质过硬、全面发展”“勇挑重担、堪当大任”“胸怀世界、展现担当”,千言万语亦道不尽吾辈青年的奋进之态。

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青春自当扎根于基层一线,青年不可失志气。从“工农商学兵”“科教文卫体”到“互联网+”新业态,从“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到港珠澳大桥,从“三支一扶”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青年人的奋进身影穿梭于各行各业,奔赴在各个领域的一线,社区、乡镇、边疆……脚踏实地更志存高远,前赴后继亦无怨无悔。党和国家各项伟大事业的“蓝图”,离不开青年人的“小目标”与“大抱负”,青年的志气亦是国家的志气。

泰山崩于前而不色改,大厦将倾覆而不退缩,青春自当冲锋于艰险前沿,青年不可少骨气。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之路上,从五四精神到长征精神,从抗战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抗洪抢险到抗震救灾……一系列中国精神鼓舞激励着当代青年勇往直前。青春不改奋进底色,青年不忘钢铁意志,在脱贫攻坚、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在前。新时代“雪山”“草地”的跨越、“娄山关”“腊子口”的征服、“无人区”领域的进入与“卡脖子”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青年人的傲骨不折与初心不改,青年的骨气亦是国家的骨气。

神州天问上九天揽月,蛟龙天鲲下五洋捉鳖,青春自当启航于星辰大海,青年不可缺底气。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科技人才队伍中,35岁及以下者占52.5%,45岁及以下者占83.1%。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研发团队的平均年龄仅为32岁。人才厚度决定科学探索的高度,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青年人的才干与本领,青年的底气亦是国家的底气。

风雨百年路,砥砺新征程,无论是革命先烈、建设元勋,还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都如李大钊先生激昂笔触所描绘的那般,“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大风泱泱,历史,已在青年的奋斗中创造。

大潮滂滂,未来,亦在奋进的青春中开拓。

(责编:徐玉涵、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