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对老年人“数字扫盲”应有制度性安排

东原

2020年08月26日08:1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对老年人“数字扫盲”应有制度性安排

近日,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公众对于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窘境的热议。媒体调查发现,老年人长久以来习惯的现金购物、排队挂号、在窗口购票等生活方式,疫情之前尚能维持,疫情暴发后服务业窗口作用削弱,为减少接触改为线上服务,点餐、挂号、政务……不少老年人跟不上社会变迁的节奏,在“数字化生活”中面临被“代沟式淘汰”。

客观地看,疫情的发生只是加速了“代沟式淘汰”的到来,扩大了“代沟式淘汰”的范围。原因在于,互联网向经济社会越来越全面和深度地嵌入,这是谁也无法避免的,老年人与互联网的代沟是天然存在的。即便没有疫情,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感受到现代社会的不便,乃至产生严重的脱节感、失落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思路起码有两个,一个“守字诀”,主要针对数字技术形成的鸿沟,提供救济渠道。想要完全停止使用数字技术是不可能的,目前能做的,是在大量使用数字应用的同时,考虑到社会发展的差异性,适当保留线下渠道,给老年人提供缓冲地带和绿色通道。正如这次疫情期间,像医院等一些单位,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状况,除了要求扫健康码之外,还在线下提供了一些基本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另一个是“进之诀”,针对老年人群体开展大规模的“数字扫盲”工作,让更多老年人也能成为“数字一族”,成为互联网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一做法既有紧迫性也有必要性,既有现实意义也有长远意义。

老年人缺少应有的数字化技能,可能有三种原因。一个是不能,由于居住环境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也用不起互联网,甚至连电子设备都没有,条件不具备从而全不会。二是不愿,觉得互联网太高深,担心学不会从而不去学。三是不敢,认为互联网上存在各种乱象,虚假信息横行,骗人陷阱遍布,上网有风险从而不上网。这需要有针对性地作出安排,在“数字扫盲”中,尤其需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因素、实际需求,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现在,所有城市都提出了打造学习型城市的目标,而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应该把老年人“数字扫盲”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不要带有偏见地认为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意愿和能力较弱,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老年人,更加细致地、创新地去做“扫盲”工作。目前,有一些志愿组织和社区开始有意识地组织老年人进行数字技术培训,很多老年人经过学习,也成了互联网的潮人。应该看到和发掘老年人的数字化需求,采用更灵活、更贴近的方式,开展普遍化、多样化的培训。

老年人“数字扫盲”应成为社会课题,作出制度性安排。政府、市场和志愿组织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发力,启动新时代“扫盲工程”。面对“数字化生活”洪流,老年人很难也不应置身事外,老年人应该也必须参与和享受互联网的发展成果。

漫画/陈彬

(责编:段星宇、朱一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