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培养新型人才是保证中国发展的底气

朱一梵

2020年08月07日11:5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人们的生活逐渐回归正常。但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变化却已扎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宅经济”到“云办公”,从在线教育到远程医疗,这些更智能、更数字化的新模式为传统行业带来了令人欣喜的迭代。同时也催生了对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化管理师、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等支撑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

不能让人才成为产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乃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特别是今年疫情之下,不少产业都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抓住机会,努力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上市公司在进行财务数智化,消费品公司在进行营销数智化,酒店业在推进人力数智化,传统制造业在推进制造数智化,餐饮业在升级管理数智化……只有充分保证新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满足企业乃至产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需求。

要培养市场当下需要、契合就业的人才,更要培养能够通过创新、核心技术研发带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人才。当下,从产供销到人财物,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技术场景和源头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营销、传统的制造、传统的供应链、传统的经营体系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升级改造。未来人才进入企业面对的将是数智营销、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金融科技方面的场景。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加入新的数智化云技术推动,融入新的工作场景,使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能力随着产业升级而同步升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战略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就要在教育改革中,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在具体的教育学中,不能墨守成规,应适当引入新的场景。在2020商业创新大会上,新道科技杨晓柏提出,应注重人才培养的能力重塑。可谓是正当其时。

当今之中国,正在处于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的加速阶段。近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在相关改革上持续发力:2019年,为了加强“卡脖子”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部分高校启动试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同年10月,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标志着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正由“破冰期”迈入“深水期”,成为引领新时代教育、人才、产业、经济变革的战略方向。

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好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是保证中国发展的底气。

(责编:朱一梵、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