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各国已经出台的财政金融刺激措施,规模和力度之大史无前例。不少国家和地区还在谋划出台新的刺激措施,他建议大家三思而后行,为今后预留一定的政策空间,并提到中国十分珍惜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这是我国官方首次明确表示不搞赤字货币化,算是对近期有关赤字货币化的议论作出正式回应。实际上,推行赤字货币化政策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和危害,任何国家都要在是否推行赤字货币化政策方面慎重选择。
美国出台无限量的赤字货币化政策,存在经济和政治双方面考量。受疫情影响,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果没有有效的经济刺激政策,美国经济出现大衰退是大概率事件。若不用强有力的维稳政策,谁也不敢保证美国股市不会崩盘。无奈之下,美国只好采取赤字货币化的下策救金融,实质是想通过注水的方式稀释金融泡沫。最终有没有效果,尚不可知,只是一旦出手,就很难收手。
从政治角度看,由于疫情暴发得太快、太猛,尤其又逢大选,特朗普政府不得不以这样的方式来刺激经济、稳定股市,避免雪上加霜。所以,出台无限量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需要,是十分冒险的手段,后果堪忧。
应当注意到,无论美国采用多么激进的赤字货币化政策,最终为此买单的就不只是美国而是世界各国。尽管由于特朗普政府奉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可能会给美国的风险转嫁带来一些阻力。不过美国仍然可以充分利用美元的国际化地位,相对轻松地把风险转嫁给其他国家。
日本推行赤字货币化,部分还是在为上世纪80年代末的房地产崩溃买单,是想竭力稳定近年来刚刚有所起色的日本经济,避免再发生恐怖的房地产崩盘。在日本经济面临上行还是下行的关键时刻,新冠疫情的暴发给包括奥运会在内的日本振兴经济的积极因素都蒙上了一层阴影。所以,日本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更多的还是在补漏洞、填窟窿。
中国既不像美国那样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泡沫,需要通过赤字货币化来化解泡沫带来的影响,稳定金融和市场,也不像日本那样需要通过赤字货币化来为房地产市场崩盘买单。中国需要做的,是如何调整信贷资金结构,让已经扭曲的信贷资金结构归位,让实体经济成为信贷资金的分布主流,而不是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
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中国释放的货币并不少,一些人甚至认为出现货币超发现象,其实不然。为什么实体经济仍然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关键就在于信贷资金的流向出现了问题,货币政策的传导不畅通。中央反复强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就是看到资金流向不合理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释放再多的资金也无法解决实体经济的资金问题。而赤字货币化,最终也会沦为房地产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及少数大企业的福利,从而引发更多的矛盾、带来更大的问题。
赤字货币化对中国来说就是一副毒药,不能随便服用。货币财政政策重点应放在信贷资金存量结构调整上,至少应当将存量结构调整与增量扩张相结合,而不能单纯扩张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