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可连休5天,这是大小长假政策实施多年来的首次。考虑到疫情影响,可能存在“报复性反弹”现象,《2020“五一”旅游消费新趋势大数据报告》显示,“五一”期间可预约景区数量将超过4000家,出游人数预计达9000万人左右,将出现真正的旅游高峰。
即将到来的“黄金周”,既是重振文化和旅游市场的起点,也是助力促进消费、释放内需潜力的支点,可以说意义重大。对此,许多地方趁机出台不少支持措施:比如浙江鼓励实施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河南、浙江、黑龙江、新疆等省区提出落实“带薪休假”,与“五一”连休;四川112家景区实行免费开放,部分景区还推出全年半价、打折等优惠措施;还有地区支持发展“夜经济”,允许进行“店铺外摆”“露天市场”等……
几个月的停滞,对一些旅游景区造成了巨大影响,希望通过旅游业带动经济复苏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现在疫情并没有结束,公众不免会担忧,国内疫情控制真到了可以放心出游的程度了吗?眼下,境外输入风险不断增加,新增本土病例零星出现,特别是无症状感染等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凸显了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这提醒我们,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之下,文旅业必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可麻痹大意,也不能产生松懈心理。
从过往的案例来看,旅游景区面临的挑战不可小觑。一方面,文旅业压抑了很大的消费能量,解禁后将迎来报复性释放和反弹,而且不排除个别游客“放飞自我”,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既考验组织水平,也考验细节能力。另一方面,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延伸到吃穿住行等一系列产业,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套支持,一个环节把握不好,都有可能酿成大问题。之前,黄山景区出现游人如织的场面,北京朝阳公园出现扎堆聚集等,都是前车之鉴。
如何做好“黄金周”的疫情防控?不久前,文旅部和卫健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提供了指引。根据要求,旅游景区要做到限量开放、有序开放,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同时,要建立完善预约制度,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等,严防出现人群聚集扎堆等现象……总之,各景区的情况不尽相同,应该充分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景区客流做好预判、管理、引导,对酒店食宿等各环节加强防控。
对消费者来说,也要给自己充分提个醒。各地出台的支持措施,不等于说疫情防控解除了,也不是说可以松口气了,而是要主动适应常态化防控下的生产生活,无论走到哪里,都要遵守疫情防控管理规定。不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自觉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尽量自带干粮……这都是为自己的安全考虑,也是在为疫情防控作贡献。总之,疫情防控须臾不可放松,从政府到景区到消费者,必须同心协力、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