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无会月”的关键是为基层减负

与归

2020年04月22日08: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无会月”的关键是为基层减负

  “3、5、8、11月为无会月;无会月以外的月份,每月第二周、第三周为无会周;一般性会议时间不超过1.5个小时,发言单位不超过3家;工作汇报一般不超过4页A4纸……”近日,十堰市张湾区出台了“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项规定”,引发关注。

  近年来,为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中央和地方都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去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将整治“文山会海”作为一个重点。十堰张湾区的此次规定,也是这一大背景下推出的具体举措。

  可以说,一些地方长久以来的“文山会海”现象,浪费的是时间,消磨的是斗志,伤害的是公共利益。向其开刀,势在必行。其实,“无会月”“无会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2009年,吉林省、山东烟台市、江苏宝应县等地,都设立过“无会月”。

  不可否认,喜欢开会、开长会,更多的是一种积弊已久的工作习惯。通过设立“无会周”“无会月”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制约一些领导干部动辄召集开会的行为。这既是一个有力的限制,也是一个明确的提醒。有了限制和提醒,能不开就不开的自觉,才会慢慢建立起来。

  当然也要认识到,“无会月”“无会周”的执行,重点不是在于让某个月或某个周绝对没有会议,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在机关单位建立起高效的工作机制,倡导灵活的工作思路,从上而下地为基层减负。

  因此,在具体的执行当中,也要注意针对实际情况予以调节。比如在“无会月”,如果遇见了突发事件,该碰头还是要碰头,该开的紧急、必要会议还是要开。比如这次,十堰张湾区在精简会议的同时,也鼓励采用微信群、视频会议系统、“1+N”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等载体进行工作部署,这些都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细看各地力戒形式主义的具体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简单的、粗放式的、一刀切式倾向。比如,十堰张湾区对“无会月”“无会周”的要求是“原则上”和“一般性”,此外还有很多细节配套,比如文稿应开门见山,以准确反映实际工作为标准,不刻意追求句式对仗,大力提倡用数据、图表、图片说话,力戒“长、空、假”等。

  这些针对性的措施,也是找准了形式主义的一些要害。以往,我们在公文稿件中,经常会看到不少官话、套话、大话充斥其中,一通念下来,让人昏昏欲睡。甚至有的文稿,换个时间和地点再用也毫无违和感。其实,这些都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产物。文稿的目的不是为了看起来好看,读起来朗朗上口,而是为了将工作落实和贯彻下去。

  当然,我们乐见各地积极对“文山会海”开刀,也要警惕“无会月”本身成为一种形式主义。一方面,“无会月”并不代表是一种放假状态,要防止它异变为一些领导干部逃避职责、懒政怠政的借口;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把“无会月”的会省下来,在可以开会的月份“报复性”地开,这只会变相加重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

  说到底,“无会月”的设立,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还是要回归到为基层减负上。这既需要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出合理的、科学的、可行的措施,也需要多多征求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和普通公众的建议。总之,有一个原则应被前置:不要为了设立而设立,而是为了高效而改变。

 

(责编:段星宇、仝宗莉)